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教师改革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行业分类: 发布时间:2013-06-24 16:07

过去的“一教定终身”的教育体制的确有不足之处,随着学生、家长之间矛盾共同体的发展需要随时代做出改变。但如果仅仅是因为最近出现的“禽兽校长”事件而改革,有点牵强。诚然,最近屡次出现的“禽兽校长”事件的确是邻人义愤填膺。但也应该看到,“禽兽校长”事件毕竟占极微小部分,整个教师队伍还是无愧于师德的。

  因此,在对教师的认识和评价上,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否则,就会有损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给中国教育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教师“铁饭碗”要破而能立

  以“铁饭碗”为代名词的终身制,终归是缺少竞争与活力的机制,容易让人懈怠与慵懒。教师终身制亦是如此,终身制带来了老师能力与时代发展要求的落差,造成了师德师风的退化,根源是一劳永逸形成的思维温床,弱化了教师进取与自律意识。破除教师终身制,让教师树立危机意识,敦促其改进和提高职业素质,对改革教师管理体制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不过,教育资格不过是撬动教师管理的杠杆,需要找到支点才能发挥作用。教育资格可以改为五年一次,但是谁来考核、谁来认定,按什么标准来认定,退出的教师如何处理等等,是制度设计的关键所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管理者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难以根治利益掣肘。比如,在教育领域教师聘任与职称评定,利益寻租的现象并不鲜见。

  同样的,教育资格不再终身制,意味着更为严厉的利益冲突,如若成为教育部门一家的管理,一方面可能屈于教师需求的现实,无原则地妥协与退让,另一方面可能基于私利的考虑,出现利益的寻租。与此同时,涉及改革的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保,如何从退出机制中有效对接,恐怕这是比资格更重要的因素,也是制约破除资格终身制的利益瓶颈。

  教育资格终身制是“破”与“立”的命题。要“破”而能“立”,建立一个新规则,这需要更多的智慧。所以,破除教育资格终身制,看点并不在于“五年注册一次”的做法,而在如何通过这一做法,看到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看到教师队伍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良好环境,以人为本的教育能够从中受益。

  一方面,要细化注册考核的标准与细则,完善不同教师、不同年龄的不同设置,确保合理,具有普适性;另一方面,要细化注册考核的方式与方法,建立考核、注册、监督环节分离、相互制约的素质评定机制,比如,考核宜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并引入家长参与考核,确保考核评定的公平公正。此外,还要完善师资力量建设、教师退出待遇等配套政策,切割利益掣肘的相关因素。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