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案二审在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唐慧胜诉。法院不支持唐慧的书面道歉申请,并判永州市劳教委赔偿唐慧2641.15元。
是该给唐慧案画个句号了。我们一直关注唐慧,看着她痛苦,跟着她揪心,似乎这痛都能切切实实投射到自己身上。是的,正是唐慧的眼泪、一个妈妈无助的眼神,让我们深感法治之痛、上访之难、制度之非。所以我们掬泪、关注、呼吁,如今“上访妈妈”终于胜诉,虽然这对于她是一场打折的胜利,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里面也体现着充足的正义。
正义体现在以是纠非之上。什么是非?永州市劳教委作出的劳教唐慧的决定。所以,这个正义是否专属唐慧?应该是的。但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同感欢欣鼓舞,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劳教制度的松动,看到的是公民权利的寸进。
而这,都源自唐慧,是她不懈抗争,才将一个涉及未成年人极其隐私的案件,发酵成公共事件;也是她被劳教,才将劳教制度放在了更炙热的道德与法治的烤架之上;也正是因为唐慧还原了自己的权利,也让一个国家的个体权利有了约束权力的力量。如今劳教制度松动,劳教所转变职能,当然应得益于我们这场强烈围观、得益于这场因唐慧而起的公民讨论。
作为局外人,你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体会唐慧作为一位妈妈所遭遇的创痛和煎熬。在当下这个社会,许许多多的人是靠善良、习惯与伦理生活着的。只有小学文化的唐慧,不懂法条,只抱有朴素的“报复正义”的信念,所以她心里始终认定罪犯应付出惨痛的代价。
当面对不公,任何一个心平气和的人都难免热血奔涌。当面对坚固牢笼,任何一场心平气和的抗争都难以形成冲破性的力量。消极的自由亟须积极的态度去争取。民主的精神不是全民的懈怠,而是对于信仰与公正的执着。唐慧行为激烈,甚至过火,虽有悖理性,掉入“以小错纠大错”的陷阱,但正是如此,才得以形成舆论,才能让事件不再局限于永州,才能化解永州内部消化的冲动。
但是激烈的争取不易把握尺度,如同街头示威和犯罪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唐慧案还没有画上句号。唐慧之所以行为激烈,源自诉诸法律时,法律的冷漠;诉诸信访时,沟通渠道不通畅,公权力肆意展示他们的傲慢。如果,法律不再像卡夫卡笔下描绘的那样,像一座森严的城堡,拒绝乡下人的觐见;如果信访制度能更好倾听访民的吁求,尊重访民的权利,也许那时,唐慧案便真的能画上句号了。
假如唐慧案不能画上句号,那么今天,我们关注唐慧,陪她叹气、陪她流泪,也陪着她鼓舞,何尝不在担忧自己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唐慧。关注唐慧的际遇,其实就是在深切关注自己的命运。而当个人权利坚挺时,那时,我们可能就真的不需要那么关注唐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