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指出西门子为了让医院在设备上独家使用自己生产的化学试剂而免费提供医疗设备,其行为违反了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第八条,涉及贿赂。而曝光的时间和设备牵扯众多,涉案的医院达到1000家。
西门子贿赂?
作为医疗设备与器材行业的大佬,居然也要靠行贿的方式来为其商业之路开道,其行贿的医院甚至多达千家。连国际同行、甚至行业翘楚尚且如此,似乎一定程度上说明“天下乌鸦一般黑”,至少医疗市场贿赂这事儿上,其实是全球医疗行业内部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的确,知名外企在国内医疗领域深陷贿赂门的,其实并不只是西门子,辉瑞、葛兰素史克,赛诺菲等医药巨头,都曾在中国市场曝出行贿丑闻。医疗商业链条中的行贿行为,实在是相当普遍,置身其中的市场主体,为了维系其市场份额,看来也只能同流合污,难以免俗。不过,医疗老大频陷贿赂门,显然并不意味着这一行为可以就此成为行业标杆,更不意味着国内医疗领域的同类行为可以因行业潜规则的广泛存在而被接纳和容忍。
事实上,尽管是外企行贿,但正如朗讯、雅芳一样,西门子医疗在华行贿行为并未逍遥法外,相反,早在多年前,美国司法部便披露西门子在2001年3月-2007年9月间的行贿劣迹,其中在华涉及商业贿赂的部门就包括西门子医疗,西门子更是不得不向美国、德国政府支付了总额超13亿美元的罚金。可见,在廉政指数高,反腐败监督力度强的国家,行贿潜规则不仅从未被纵容,就连境外贿赂行为也同样不被容忍。至于高额的罚金,则远超行贿所获得的商业利益,知名外企无不为其行贿行为偿付不菲的代价。
行业潜规则难以逾越
从这个角度来看,知名外企在国内医疗领域屡陷贿赂门,其司法与商业责任当然应被追究,但仅此其实还并不足够。知名外企为何会在不同地区和市场采取完全不同行为与商业模式,为何偏偏在特定地区和市场以行贿的方式介入,这里面是否有“入乡随俗”的成分,或许才更值得反思。某种程度上,国内医疗市场中盛行的潜规则,恐怕才是知名外企不得不乖乖就范的诱因,尤其是当这些外企在国内往往要雇佣本地人才,即便有企业规则的约束,也终究难以抵挡行业潜规则的入侵。
至于医疗机构在医疗设备与器材采购中的寻租,则更是公开的秘密。包括近期曝光的“百房院长”在内的医疗腐败案例便是明证。绝对的权力,缺乏公开透明与强有力的反贿赂监督机制,这样的医疗设备采购市场,其实注定会成为滋生贿赂的温床。而相比以往直白的贿赂手法,如今的医疗采购贿赂法更是有了诸多的隐蔽包装。例如,为掩盖行贿行径,相关贿赂费用列为促销、营销、培训、差旅、临床测试、货运、会议和广告等合法支出,对此,医疗贿赂的监管自然也应“道高一丈”。
对此,西门子医疗的行贿医院达到近千家。恐怕还不能简单的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而是应该思考如何规范国内的医疗市场。剔除受贿行贿行为。让违法无处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