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第一张网上药店牌照下发后,药品零售开始往线上发展,此时,医药电商主要以官网形式运营;2012年天猫医药馆上线后,电商牌照数量逐渐递增,第三方平台成本和流量优势使电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2015年,立足于移动购药的O2O创业浪潮涌来。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以及国家“互联网+”规划的大环境下,从线下走到线上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主动选择,也是实体药店经营遭遇困境、部分企业希望能从网上获得转型突破的不得已的选择。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去年药品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已达到142.2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83%。医药电商的高增长性让电商成为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此时,行业也呼吁能顺应目前市场发展现状,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以建立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环境。
监管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
医药电商的参与主体已越来越庞大,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的企业共有7227家,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616家,网上药店456家。但南方所网络监测中心负责人吴捷表示,国内实际能搜索到的涉医疗器械的网站有7万多个,这些内容分布在个人主页、论坛、国外网站等;虚假的网上药店3个月就换一次IP、网站名;外业介入电商流通环节,新兴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为虚假药品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渠道,等等,这些都给网上药店的取证和执法带来了极大困难。
另外,南方所数据显示,82.8%的网上药品销售流量来自百度,百度上信息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用户的消费安全。广东省食药监管局行政许可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魏则西事件改变了互联网监督的生态。魏则西事件发生后,百度于5月4日撤下了所有医疗关键词广告,360亦于5月3日下架针对消费者的全部医疗推广。该负责人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手段有时候会失灵,因此,监管一定要从严。”
互联网的高虚拟性、高隐蔽性、高传播性等特点,使得药品、医疗器械虚假信息发布和违法违规交易充斥互联网。吴捷指出,技术监督措施和手段如不能满足监管要求,短期和长期都将加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风险。
医药电商带来了药品流通的变革,而药品流通的变革带来了生产的变革。实际上,我们看到,医药电商缩短了流通渠道,把工业拉到了消费者面前,让工业的生产活动有了更丰富的数据支持,让行业竞争格局更加多元化。
然而,由于网上药品交易问题的复杂性,市场主体的利益分歧,加上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医药电商政策仍停留在2005年9月颁布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阶段,而2014年5月发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推行受阻。行业的发展跟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医药电商企业才有更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南方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医药电商的监管,政策的出台方向肯定是从严的,需要说明的是,监管的初衷并非要管死这个渠道,而是要通过更为有效的手段,保证合规、合法经营企业的正当权益,使市场环境更加公平,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出现。
第三方平台试点叫停,是否意味着监管将出现一些新的动作,目前仍是未知数。无论如何,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坚持活下来,是目前的重点工作。”健客网CEO谢方敏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