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已经走过两个阶段,目前正经历新变化,迈入新阶段。农产品上行,将得到更多政策关注的资源投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教授充满激情的演讲,吸引了台下所有人的目光。
7月25日,在我省召开的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暨培训会议的现场,来自全省11市商务局领导和第一批、第二批电子商务示范县的“县官”们,时不时低头认真记录着讲课内容,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
学方法、找差距、补短板
农村电子商务是促进农产品流通、农民消费和农村青年创业的新型业态,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今年通过公开评审,确定了右玉县、天镇县、和顺县、临县、平定县、万荣县和高平市为2016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贫困县占70%,每个县财政扶持1500万元,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县将再给予资金奖励。目前,我省共有15个县列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在培训会上,省商务厅厅长孙跃进介绍道:“针对示范县的精准培训,希望15个县成为山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示范县,辐射电子商务涉及到的相关部门,从而引领我省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在农产品的上行方面,能够通过这次培训,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方法,从案例中找差距、补短板,起到示范作用,形成新常态下的互联网经济。”他告诉记者,在财政投入机制的完善下,加大舆论引导宣传,旨在于形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社会资源,形成政府推动作用、企业主体作用、社会参与作用、媒体宣传作用,多方面的力量集合在一起,提高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理清电子商务进农村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推进作用。农村的发展、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推动农村流通的现代化,通过示范县的带动引领辐射,使山西电子商务进农村,发挥扩大消费、改善流通,实现消费升级。据了解,通过此次对各示范县(市)的集中培训,使之充分认识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做好综合示范建设工作。
电商金牌讲师亲临授课
“将农村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是重大政策创新,可以通过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农村社会服务、扶贫开发等几个方面,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村被电子商务“点亮”。当然,创新也必然会迎来新挑战,应对挑战需要明确效果导向、基于市场、把握规律、持之以恒、机制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教授围绕农村电商的新进展、新趋势,从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的看法、农村电商市场的几大趋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路径、农村电商战略解读、县域电商案例分享、电商扶贫等方面作了精彩讲解。
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秘书长莫问剑则主要围绕县域电商的“边缘化”、县域电商难点与机会点、建设县域电商生态系统的重点、创新思维共建一条“云高速”、补齐“短板”等几个方面来展开,以典型的案例、权威的论断和参数,对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格局作了深入剖析,并就我省电商生态建设和模式创新等作了详细介绍。他提出了“晋商晋美”途径的设计,具体讲解了研究平台电商的发展趋势。农村电子商务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如果说2015年是县域电商的元年,包括政府、平台电商乃至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还是“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行”,但进入2016年,平台电商的目标转向农村基础建设、电商服务生态与农村金融。同时要把握商务模式与技术快速迭代,电商生态体系建设是成功基石。并提出当下农产品电商几个突围绝招。
找准突破口 帮农民增产创收
“汪向东教授从理论上解决了我们很多思想认识上的困惑,使我们从思路上、措施上更加明确下一步怎么搞电子商务进农村。莫问剑老师讲的非常实在,在实际操作上给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天镇县副县长安洪涛告诉记者,天镇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电商基础比较差,这两年天镇县一直在积极申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采取很多措施,不断加深不同人群的电商理念,并成立电商协会,同时组织人员去杭州参加县域电商培训,在思想上得到很大提升。天镇县是全国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县,拥有全省最大的小杂粮出口企业,今年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已经跟五家电商平台企业进行了磋商,将把无公害农产品作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主要突破口,下一步要研究的是怎么结合当地情况,让电子商务真正落地生根发芽,发展壮大。高平市、和顺县、万荣县等示范县的“县官”们纷纷向记者表示,此次培训受益匪浅。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到2020年,山西将培育30个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将城市里优质的工业品引入农村市场,再通过“互联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增产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