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卫星在气象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只是我国,世界都很关注气象卫星的发展。
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着手进行发展极轨道气象卫星的准备工作。1970年周恩来总理指出要搞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亲自布置了相关任务,从此开始了我国第一代极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的研制和发展工作。1988年9月7日,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极轨道气象卫星发射升空。从一号到四号,风云卫星都有着相同的基因,都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一手抓总研制。以单数命名(风云一号、风云三号)的是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它们在 500-1000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好比流动巡逻警察,实现对全球的巡视观测。而以双数命名(风云二号、风云四号)的是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离地面 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相对静止的,好比固定岗警察,定点在中国上空进行持续观测。
风云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首次实现了气象、海洋和空间环境的综合探测应用,真正实现了“一星多用”,开创了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和航天事业的新纪元。风云三号则使我国实现气象卫星研制水平的跨越式发展,通过七大技术创新,实现了从二维遥感成像到三维综合大气探测,极大地提升了气象卫星的应用价值和领域。目前在轨业务运行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是风云三号B星和C星,已经完成了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迭代。
风云二号卫星是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同时拥有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目前,风云二号卫星有D、E、F、G三颗卫星在轨运行,实现了“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运行模式,为我国和世界的气候监测及天气预报提供了实时动态的气象观测资料。此次发射的风云四号的科研试验星,主要用于开展相关技术的在轨验证和测试,并尝试开展业务运行。后续,风云四号卫星将逐步接替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业务,实现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更新换代。
随着风云卫星的发展,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约50%,提高到了现在的90%。近年来,气象卫星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空间环境监测预报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包含风云四号在内,我国已成功发射了15颗气象卫星,现在8 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目前,全球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使用风云卫星采集的数据云图。
综上所述,气象卫星能够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与其我国经济势力的增强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