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中的大部分保质期不超过2年,但也有个别品牌保质期长达3年。那么,关于奶粉保质期,是否存在国家标准,为什么会有长有短,临期奶粉还能不能喝,过期奶粉如何处理,如何辨别过期奶粉……
综合消费者各种关心的问题,本期,我们聚焦一下奶粉保质期背后的秘密。
▼谁来决定保质期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应当显著标注,容易辨识。
但是,不同食品的保质期应该标注多长时间,法律没有相关规定,决定权掌握在企业手中。
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大多2年(36个月),只有麦寇、贝拉米等部分进口洋奶粉品牌标注三年。
保质期长短,主要取决包装材料,其次是工艺配方。
先来说说包材:密封性好的保质期相对较长;填充氮气氦气等惰性气体的,保质期相对较长;真空,不透明包装的保质期相对较长。
再来说说工艺。目前行业存在三种: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和干湿混合工艺。
干法和干湿混合,生产所需的基粉,从生产到加工车间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品保质期。
再来说说配方。乳清粉、各类营养元素等也有自己的保质期,这些辅料的保质期也决定着成品罐装的保质期。
还有部分奶粉添加了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一些易氧化的维生素,这些易氧化的配方都左右着保质期。
国外原装原罐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海外工厂罐装后,运到中国、报关、检验等环节下来,也花费几个月时间,这也影响保质期的长短。
▼消费者更青睐新鲜奶粉
婴幼儿配方奶粉也是食品,所有食品,当然是越新鲜越好。
因此,一般情况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销售有效时间大概是一年左右,生产日期是一年以上的,消费者购买意愿逐渐降低。
厂商出于食品安全考虑,一般情况下,临期一个月的产品就下架了。
临期或过期并不意味着产品品质瞬间发生质变,只是安全风险概率提高,因此,在品类极大丰富的今天,消费者最好选择新鲜的奶粉。
以三元、飞鹤、辉山奶粉为例,都是从自有牧场到工厂车间,采用湿法工艺生产,并一次成粉,尽可能锁住生鲜乳中的营养成分。
值得关注的是,包装上的保质期期限,特指未开封之前的产品,一旦开封,就需要尽快食用完,并保存好。
一般情况下,400克盒装的开封后,要在两周内食用完;800-900克罐装的开封后,要密封好,在干燥、避光、通风的地方保存,最好一个月内食用完。
▼临期、过期奶粉如何处理
市场上临期或过期奶粉都去哪里了?事实上,这类产品的量并不大,大多都当做饲料处理了,2000-3000元/吨。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曾有一套乳制品回收利用制度方案,但后来……
其实,过期乳品的蛋白质可以用来生产黏胶,脂肪用来生产润滑剂。这些都可以进行工业生产,发挥过期乳品的价值。
基于中国乳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过期乳品回收利用条例法规。
不仅可以规范市场,还可以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更有利于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