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丸是很多家庭都喜欢的一种食物,特别是年底将至,肉丸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过,对于市面上一些看上去新鲜的“三无”肉丸、散装肉丸,市民们可要留个心眼了。日前,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与罗湖公安分局开展联合行动,一举捣毁了3家无证无照从事肉丸、粿条等肉制品生产加工的窝点,查扣加工原料及成品一批。
行动:
40执法者捣毁独树村3黑窝
记者了解到,11月初,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执法人员通过分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的过程中发现,位于东晓街道的某肉菜市场内的多家摊档经营的肉丸、卤水等肉制品被检出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且不合格样品数量多、占比高。
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立即与公安机关联系,组成联合侦查小组,深入现场调查不合格肉制品来源。通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蹲守与细致摸排,终于找出了这些不合格肉制品的源头,发现了隐藏在独树村内的3家无证生产加工窝点。
12月22日凌晨,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联合罗湖公安分局制定了行动方案,共组织40余名执法人员对3家窝点同时开展突击检查。
现场:
肉臭污水流 无证乱添加
检查中发现,这3家窝点均未取得营业执照和生产经营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均不能出具有效健康证明和食品安全管理员资格证。更令人心惊的是,经营场所空间狭小拥挤、布局杂乱无章,厕所直通车间,通道堆放各种杂物,爬虫随处可见。
黑窝点的生产车间地面污水横流、食品原辅料及成品随处摆放,现场发现色素、香精、防腐剂等各种食品添加剂。检查时还发现,3家窝点门口堆放了数件冷冻原料肉糜,外包装无任何标识,打开后散发出恶臭气味。
执法人员现场查扣了3家窝点的涉案生产工具、原辅料及成品,并依法查封了经营场所,抽取了部分可疑食品原料及产品送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只有在确定货品价值数额后,才可以对其责任人进行罚款或拘留的处置。对该3家加工窝点供货的市场档口,执法人员也依法进行查处。
记者昨日从罗湖食药局获悉,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黑心“肉丸”卖去哪?
流入黑点附近档口
“黑心”肉丸到底去了哪里?在此前暗访调查中,有执法人员发现部分黑窝点生产的肉丸送到了附近的3个档口。执法当晚,黑心肉丸流入的某个档口商店的老板娘表示,她店里售卖的肉丸主要面向市民,销往火锅店的不多。
记者了解到,此次被捣毁的黑窝点里生产的肉丸,就有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牛肉丸”。但是黑窝点的老板表示,“牛肉丸”中的“牛肉”含量并不高,“最多不超过30%”,或者只添加一些廉价牛油,更多的是添加一些鸡肉、猪肉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剂,让“牛肉丸”味道更好。
据悉,按照规定肉丸可以加入食品添加剂,但是黑窝点店主加入的苯甲酸钠,却是国家严令禁止的。据了解,苯甲酸钠属于酸性防腐剂,近年来对其毒性的顾虑使得在食品生产方面对它的使用作出限制。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
四招辨别假牛肉丸
市场和质量监管委还公布了四招,教市民辨别假牛肉丸:
1.看一看。正常牛肉丸颜色呈灰白色,如果加了添加剂或者仿生肉,牛肉丸的质地颜色会更暗一些。
2.闻一闻。如果闻起来特别香,就有可能是加了香精、猪肉精、牛肉精,真正的牛肉是散发出淡淡香味的。
3.捏一捏。如果弹力十足,像个橡皮球一样弹起来,就很有可能是加了弹力素的。
4.煮一煮。如果煮熟之后膨胀了一倍之多,就有可能是假肉丸。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不允许丝毫的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