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星座分宿舍真的就是一件好事情吗?真的会如学习所愿吗?
南京理工大学设传院的新式宿舍分配方案,还有另外一层考虑,那就是为同宿舍的同学创造更好的学校环境。比如,同时选修双学位的同学,“周末可能还要上课,能一起去都是个鼓励。”宋杨说。
针对这一新颖的宿舍分配方法,有网友表示,“虽然看起来可爱有新意又觉得和谐合理,可是大学就是因为充满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才精彩。”这样的分配宿舍方式,虽然从理论上可增加了舍友之间的相同(相通)之处,但反而可能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化解分歧和矛盾的能力。
对此,辅导员宋杨表示,将同学根据其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惯来分开,并不会过多影响他们接触并适应多样的校园生活。“该适应的还要适应啊,”她说,“为什么不能减少一点可以避免的矛盾呢?”
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对青少年问题颇有关注的心理学者张纯对澎湃新闻表示,中国成年人的社会化“往往从大学开始”。大学对他们意味着,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脱离父母的影响,开始经营他们的朋辈关系。此时,这种新的宿舍分配方式在短期内确实可以有效地缓冲新生的内心压力。
张纯说,然而,长远来看,把相似的孩子分在一起,会促使班级内“小集团”的形成,尽管减少了一些矛盾,却也令孩子的社会化减速。“学校的安排很人性化,不过孩子的成长的确是一次次受伤害的过程。他们应该学会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张纯还建议,将高低年级混搭安排在一个宿舍,有可能既减小了同辈社会化的压力,也避免同辈扎堆集群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