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最近解散台湾公司的消息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平时觉得很好的公司所处的尴尬境遇。
而在大陆,康师傅虽然仍占有大陆最大的方便面市场份额,但这个市场就像一根正在融化的冰棍——方便面销量已经连续多年下滑。
8月29日晚,康师傅控股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共实现营收41.91亿美元(约27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13.94%;净利润为9159万美元(约为6.1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6.49%;毛利率下跌1.25%至31.64%。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近九成。它的老对手统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7.13亿元,同比下降2.4%。
9月5日起,康师傅控股被剔除出恒生指数成分股。自2011年年底入选至今,康师傅的总市值已经跌去了近千亿港元。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方便面产业已连续第四年下滑,去年中国内地方便面总产量362.49亿份,较上年下跌8.54%;销售额490.91亿元,较上年下跌6.75%;今年前8个月,依然未能止跌回升。全国22家方便面企业有9家都出现销售下跌,多个品牌已经开始调整经营方向。
消费升级+外卖冲击
产业的不景气,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中国消费的升级——吃,已经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
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中产阶层的崛起以及公共健康意识的觉醒,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添加剂、转基因、纯天然等概念,相对应的,以方便面为代表的强加工型、大量添加或油炸类食品,开始被遗忘在消费者的视野之外。这一趋势是不可逆的,它直接导致了整个快消品市场的势力版图正在发生剧烈变化。
具体到康师傅控股,除方便面业务持续下滑之外,其饮料产品线也出现滑坡,收入同比下跌5.4%,净利润更是大跌36.0%,旗下的茶、果汁、水的销量悉数下跌。另外一家大型企业娃哈哈,也已经连续三年业绩下跌,它的明星级产品营养快线的销量几乎腰斩。连可口可乐也感到了巨大压力。七月底,可口可乐发布2016年上半年财报,全球利润增长5.7%,但营业收入却下跌4.57%。中国市场成为拖累可口可乐营收增长的一大原因。
除了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还有多样化的速冻食品,以及外卖对方便面的冲击。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近1.5亿,这一群体正与方便面的消费群相重合。
还有消费者认为,高铁的四通八达,极大地缩短了国人出行的时间成本,以往行李中必备的方便面,逐渐被各种休闲零食取代。
为了应对冲击,各大方便面巨头开始往中高端市场发力。今年春节后,康师傅推出了高汤熬制浓重口味的“黑白胡椒”系列,并针对城市白领推出了“汤大师”高端杯面。统一上半年也先后推出了“都会小馆”、“相伴一城”和“满汉宴”三个新品牌,其中“满汉宴”定价29.9元。
但许多消费者并不领情:“料再足能比得上我去叫份外卖吗?”
吴晓波还认为,农民工红利的消失,也是方便面销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把方便面产量增速曲线与农民工增速的回落曲线对照,发现它们几乎都是在2012年后呈现同步下滑的一致性态势。他说:“今天,我们把中国的产业经济转型称为‘下半场改革’,而消费升级以及劳动力优势再造,无疑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两大主题。从一包方便面里,我们分明看到了变革的残酷与曙光。”
综上所述,方便面市场的下降我们应该感到高兴,这说明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认识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