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老先生的去世对于我国文化界来说是一个损失,一位有博学的老先生的走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铭记。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在1949年前,在精力旺盛的中青年时期,他曾在15年的时间内投入金融工作,是一位杰出的银行家。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在他主导下,中国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不过,他本人却总是谦虚地说:“不要把功劳都归在一个人身上。”
周先生对于推广普及民族共同语有全面而详尽的论述。他提出,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语言通用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易化,拼音字母化”,信息时代应增加“中文电脑化”和“术语国际化”。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主编《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基础。周有光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对汉字文字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出版了《百岁新稿》,2010年,又出版了《朝闻道集》,2011年,他出版了《拾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