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辽宁经济缩水6000多亿

行业分类:经济金融 发布时间:2017-02-23 10:57

数据显示,2016年,辽宁实现GDP达22037.88亿元,比2015年少了6705.5亿元,“缩水”幅度高达23.3%。缩水幅度这么大,主要原因在于之前的数据存在较大“水分”,2016年挤掉了“水分”。

1月17日,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在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

报告称,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在2011年至2014年,辽宁省所辖市、县累计虚增财政收入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

辽宁数据造假的消息是在中央关注之后披露的。中央巡视组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两轮巡视辽宁。在这之后,辽宁针对一个时期全省普遍存在的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对全省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要求做到统计数据客观真实。

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解释:“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收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

也就是说,辽宁此次GDP数据缩水,是继2015年挤掉财政收入数据的水分后,2016年再次对GDP数据进行了“挤水分”,也因此辽宁的GDP在全国的位次,从此前的第10位下降至第14,位居安徽之后。改革开放之初,辽宁的GDP总量高居全国第3,现如今却只能位居全国中游。

“这是一个好事,以前经济下滑时,脸上挂不住,就开始拼命注水。” 南方民间智库副主席、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挤掉水分之后,更有利于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