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广陵散》,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有名的古曲,但是你知道古曲背后的故事吗?今天就给大家来讲一讲,讲一讲为什么这个古曲一直没有失传?
魏癸未四年,即公元263年的一个秋风萧杀的中午,洛阳城外的刑场边,围的是人山人海,人们都在悲痛地观看“中散大夫”嵇康的受刑。尽管有三千太学生为之请愿,仍动摇不了司马昭杀嵇康的决心,嵇康之死,板上钉钉。嵇康看了看日影,知道离行刑还有一段时间,就让兄长嵇喜拿来琴,弹奏了一曲清越激昂的《广陵散》,然后叹息着说:“从前袁准要跟我学习《广陵散》,每每我都吝啬不传给他。现在,《广陵散》恐怕要失传了吧!”然后,从容赴死,血染刑场。
即便是一千七百多年的今天,这段历史读来仍让人为之动容,于是,人们也记住一个常识——嵇康之后,《广陵散》从此便失传了,并且,对司马昭、钟会等这些当权者尤为痛恨,他们不仅轻易就葬送掉艺术家的生命,也摧毁了天下名曲《广陵散》,后世再也听不到这超凡脱俗的曲子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虽然嵇康感叹“《广陵散》从此绝矣”,但是《广陵散》并未失传。在当时,嵇康演奏《广陵散》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但也有其他人会演奏《广陵散》,只不过没有嵇康演奏得好而已。在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各朝都有人弹奏,并留有许多有关《广陵散》的故事传说,至今传世的《神秘琴谱》《琴书大全》和《太古遗音》等琴书中都有记载。只是,《广陵散》因为嵇康的身死而名扬天下,却遭到更多正统人士的嫉恨,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作品。所以,曲子只好经常改头换面,以至于有《广陵止息》《华胥引》和《太平引》等许多别名。
史书上有关《广陵散》的记载不绝如缕。《琴史》曾记载陈拙历经波折求学《广陵散》的故事。陈拙是晚唐的著名琴家,当年,为了学习《广陵散》,曾向前辈琴家孙希裕请教,谁知,孙希裕勃然大怒,说:“这种有伤国体、有违风化的曲子你也学?”陈拙只好转而向隐居泰山的道士梅复元求教,终于学得这首“凌凌有兵戈气”的曲子。据《紫阳琴书》记载,《广陵散》在两宋时期极为流行,差不多所有的琴家都会弹奏这首曲子,以至于引起大学者、理学家朱熹的极大不满,指责《广陵散》“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在崇尚三纲五常,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朱熹看来,“臣凌君”自然是大逆不道,当受千刀万剐。明代的大学士、《元史》的编撰者宋濂曾为一本叫《太古遗音》的琴书写跋,在跋中借题发挥,说《广陵散》有“愤怒躁急”之情绪,并责骂道:“不可为训,宁可为法乎?”直言《广陵散》不当流传于世。
古曲不古,情谊长流。看来,即便后世有无数当政者和卫道士都想摧毁《广陵散》,但《广陵散》却以别样的方式流传了下来。它是我国现存古代琴曲中唯一具有征战杀伐、有强烈反抗意识的乐曲,它和中华文化息息相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一脉相承,不仅是古琴曲的精品之作,更是文化传承的江水汇流。所以,《广陵散》是不会断绝的,定当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