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20日19时51分许,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发射看点
发射时间误差控制在1秒内
在我国以往大部分航天发射任务中,发射窗口都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而在这次任务中,“零窗口”要求发射误差在1秒钟以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长征七号火箭总指挥王小军坦言,这是一个非常严苛的要求,尤其是长征七号火箭作为“低温火箭”,发射前准备的流程复杂、动作繁多。
长征七号火箭是按照“零窗口”标准进行研发的,加注、预冷、增压等射前程序一环扣一环。“离发射越近,越不能出现问题。”王小军说,一旦开始加注推进剂,留给他们处理突发问题的时间就更少了。
运送载荷为我国目前最重
王小军说,长征七号遥二火箭此次发射主要任务,是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天舟一号既是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又是我国目前为止送入太空最重的载荷,重量达到13吨,超过了长征七号首次发射时搭载的12.4吨载荷重量。
长征七号火箭在立项时,定位就是为我国空间站发射货运飞船。这型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将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13.5吨。
王小军表示,长征七号火箭还承担着逐步替代以往型号火箭、完善火箭型谱化发展的使命。
3大神器
据可靠消息,为了这一趟远差,“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准备了不少秘密武器。下面就给大家晒几件:
第一件:“防晒霜”
太空中的日晒强度比地球上猛烈千百倍,在太阳照射的情况下,天舟一号的表面会迅速升温,为了帮助推进舱中的设备“防暑降温”,聪明的天舟一号在自己皮肤上涂了一层“防晒霜”。
这款太空版“防晒霜”其实是一种航天专用的白漆热控涂层,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
第二件:高科技货包
由于运送的货物中有不少精密仪器和航天员用品,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安全不受损地到达“客户”手中,天舟一号精心准备了一种高科技货包来装载货物。
这种高科技货包,采用系列化设计,根据货物尺寸,可调节大小、形状。其外观呈乳黄色,采用新型的抗菌防潮防霉布料,里面则使用一种新研制的防火防潮且抗震的泡沫或者气囊来包裹货物,可确保部分货物在货包中安全地存放一年。
第三件:保驾护航的利器
早在出发前,天舟一号就“听过”关于太空垃圾给国际同行带来的困扰:“被小小一块10克的太空垃圾迎面撞上,只刮花了漂亮帅气的制服都算幸运,好几次甚至差点穿透制服被送进医院。”于是,为了运输过程更安全,天舟一号决定随身携带力学环境测量系统。
这套“高大上”系统可以在天舟一号全飞行时段对传统的振动、冲击、噪音环境进行检测。
3大任务
实际上,天舟一号远远不只是一个快递员这么简单,其他任务也不少。
任务一:“太空加油”
就像汽车需要加油,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也需要“加油”。天舟一号这次就要进行一次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验证,为天宫二号在轨加注。
别小看这次的“太空加油”,其过程要比汽车加油复杂得多,分为29个步骤,每步都需要精细控制,整个“加油”过程要持续好几天。在天舟一号之前,只有俄罗斯和美国掌握了这项技术,其中,实现应用的只有俄罗斯。
一旦当天舟一号“学会”这项技能,就将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扫除在能源供给问题上的最后障碍。
任务二:“太空芭蕾”
在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上演一场高难度的“太空芭蕾”———天宫二号转体180度,天舟一号从天宫二号下方绕飞,同时转体180度,加速赶到天宫二号前方,最终从“前”向与天宫二号进行一次交会对接。
大家不要误以为这是天舟一号的“耍酷”行为,其实,这项名为绕飞至前向交会对接的试验是为了确保未来航天器能从多个方向与空间站对接而进行的演练。
任务三:绿皮火车变高铁
天舟一号将完成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把之前需要2天左右的交会对接过程提速到6个小时左右,就像是从乘坐“绿皮火车”变为乘坐“高铁”。
这意味着可以缩短航天员在飞船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使载人太空飞行变得更加舒适、惬意,还可以让无法经历长时间运输的货品尽快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