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岛位于舟山境内莲花洋上,约12.32平方公里,传为观音大士显化道场,素有"海天佛国"之称,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属全国首批确定的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公元916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佛像回国,途经舟山莲花洋,因风浪受阻而登梅岑岛建"不肯去观音院",从此正式开辟佛教道场,梅岑岛遂依佛经改为"普陀洛迦。
普陀山全岛有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十二大景观,有南天门、普济寺、后山、西天、法雨寺、佛顶山、梵音洞、紫竹林、洛迦山九大景区。
普陀山岛位于浙江省舟山岛东侧,属于舟山市普陀区。浙江沿海渔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於858年,由日僧慧锷主持其事。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此处也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