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对希特勒来说是“光明”的一年,日耳曼战车席卷了整个欧洲,坦克的履带将法兰西碾压成烂泥,30多万英法联军走投无路被迫缩进逼仄泥泞的敦刻尔克,“雕刻在德意志旗帜上的伟大理想”即将成为现实。
英吉利海峡另一端的英国笼罩在炮火将至的阴云之下,张伯伦被迫辞职,焦头烂额的英国内阁把66岁的丘吉尔拉来做了替罪羊。
01
丘吉尔的出场是诙谐且有象征意义的。
当饰演秘书的莉莉·詹姆斯推开卧室房间的门,漆黑一片的房间中一团火苗一闪而过,影影绰绰之中是一个苍老的人形,没等观众看清楚,窗帘拉开一道阳光射进屋子,光芒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
莉莉可能从未想过那个即将出任首相执掌内阁的人,此刻只是个头发稀疏穿着粉色睡衣的可笑老头。
他口齿不清、偏执、固执、尖刻,行为中又透露着幽默可爱,像许多职场新人一样,莉莉受不了这样一个阴晴不定的上司,她落荒而逃。
不过命运给了她见证历史的机会,一个迷糊的邮差把她带了回来。一封来自于白金汉宫的信件让这个老人眼底闪过一丝兴奋,他起身,抚平衣角,慢慢移近接过信件,略带道歉的语气说了句“谢谢”。
至此,丘吉尔的出场完美结束,一个有坏毛病,有野心,有幽默感的普通老头站在了我们眼前。
02
“演员这个职业,是应该得到敬畏的。因为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情绪、身体、心灵,全都奉献给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角色。”
加里·奥德曼具备了一个优秀演员应当展现出来的一切,而不仅仅是被历史赋予了光环的丘吉尔,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被同僚孤立中的不知所措,有处于历史节点处转瞬即逝的自我怀疑,抛开众人前鼓舞人心的激情演讲,他就是一个政坛混迹多年郁郁不得志的老人,就像他的父亲。
影史上,激动人心的演讲有很多,同为激励人民的《国王的演讲》里的科林·费斯,《闻香识女人》里为善良和正义辩护的阿尔·帕西诺,一个好的演讲者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演员,但是一个好的演员必然会抓住演讲者每一分钟的内心活动,因为脱离了那篇演讲他同样塑造了一个角色。
不得不说导演将《至暗时刻》作为片名,对光的使用就变得及其吝啬和考究,多打一寸都是对片名的亵渎。
03
光,光明,象征着权利,象征着希望。
电影开始的第一场戏就是工党对保守党咄咄逼人的诘问,光给了处于优势的工党,黑暗之下保守党们哑口无言愤怒挥手,张伯伦擦去额头的汗珠,目光投向一把空空的椅子。
第二次议会演讲时英雄登场,丘吉尔的就职演说,光给了丘吉尔,周遭一片寂静,没有声援,没有反对,同僚的目光都集中于一条手帕,大英帝国的前途命运在手帕的挥舞间摇摆不定,这道光是孤独的,英雄是孤独的。
第三场演讲在地堡的一处暗室,丘吉尔坐下,焦躁,不停地删改,红灯亮起,背景灯灭,血雾一样的红色笼罩房间,丘吉尔撒下了从政生涯里最大的一个谎言,举世皆醉我独醒,希特勒狼子野心恶行昭著,和谈救不了大英帝国,站起来吧英国人民,与我并肩战斗。
最后一场演讲,灯光从天花板投下,不偏不倚,黑暗中的人们在蓄势,等待一场爆发,一场最具正义和勇气的演讲。得到了乔治六世支持的丘吉尔走向了人民,工匠、妇女、孩童,为保卫国家的决绝感染了他,不再动摇,不再迷茫,让法西斯来吧,我们绝不和谈,决不妥协,决不投降,绝不!
手帕抬起,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