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1日,美国权威科学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发布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榜单中,除了Google、微软、IBM等全球科技巨头,还有支付宝的黑科技“刷脸支付”。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点评说,作为全世界首批上线人脸识别技术的国家,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精度已达到金融交易的级别,刷脸支付进入成熟期。
尽管这项技术并不新鲜,但在今年,刷脸开始被广泛应用——8月份,苏宁全国首家“无人店”在江苏南京正式营业,消费者进入店内购买商品以后,无需排队付款,出店时通过付款通道,系统即可自动识别用户身份,随后通过苏宁金融实现交易付款。
在北京大学,3000多名新生也可以“刷脸报到”,在本月,中国农业银行也在浙江等地推出具有“刷脸取款”的ATM设备。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也在不久前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联合宣布,三方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巴巴最新研发的语音购票、刷脸进站、智能客流分析等多项技术在上海亮相。目前这些技术已进入样机研制阶段,未来将逐步应用于上海地铁。
刷脸很时髦,但这项新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尤其是对于跃跃欲试的金融机构来说,极其微小的风险都很难被忽视。让刷脸真正向扫码支付那样得到全面普及,恐怕还需要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