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历经上万年的神秘之所

行业分类:办公文教 发布时间:2018-04-11 09:09

在新疆吉木乃县,有一个历经上万年的神秘考古遗址,通天洞遗址,位于新疆吉木乃县,距今有上万年历史。2014年的一次文物普查中,有学者经过这里,发现通天洞遗址,当时初步判断是青铜器时代遗址。

但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这个洞穴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因为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生活痕迹,比如一些石片、石核。也就是说,这里可能在上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

两年后,即2016年7月至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出土400余件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陶片、铜器等遗物。通过考古发掘,已确定通天洞遗址年代可能达到四万年或者更早,这是新疆地区首次发现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此后,在很多考古交流的场合中,人们提到通天洞时都会这样描述它,这次的发现,填补了新疆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要发现。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东西方早期人类迁徙与旧石器文化交流、早期东亚现代人起源、人群迁徙及人类行为、古环境演变等课题,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为了确保遗址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吉木乃县委、政府划拨了3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通天洞遗址安全防护工作。已完成遗址安全技术防范、洞口防护围栏建设和4名看护员的招录工作。自治区文物局还划拨了50万元的通天洞遗址保护经费。

2017年6月至8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带领的考古工作队在这里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四五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迹,填补了新疆旧石器考古的空白。

经过两次发掘,发现遗址一个洞穴里的文化积层从早期铁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一直到旧石器时代,可以将年代推至四五万年前。一共发掘出了2600余件石器、哺乳动物化石、陶片、铜器等遗物以及火塘、灰坑等痕迹。其中石器数量占到了三分之二,还有出土的羊、棕熊、鸟类动物化石,保存良好,为研究古人类生存环境、狩猎方式、采集行为以及古人类食物来源和种类等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2017年8月16日,于建军指着眼前的洞穴里的遗迹向现场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介绍,这处洞穴附近,还发现了更大范围的遗迹,超出了他们之前的预想,大概有18个洞穴,让他们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不像去年一样只局限在洞穴里,而是延伸到更多的洞穴以及周边环境,这种大面积而又丰富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在我国极为罕见。

自治区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举办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60多名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现场考察了通天洞遗址,并就该遗址的价值意义展开探讨。

专家学者认为,四五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他们居住在一个个洞穴里,用石头打制石核、石片等工具,进行狩猎或采集食物。通天洞遗址跨越时代很大的文化堆积、丰富的出土文物,为研究东西方早期人类迁徙与旧石器文化交流、早期东亚现代人起源、人群迁徙及人类行为、古环境演变等课题,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这处发现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证明和文化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