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在短短三个月之后,又一次出事了,这不能不说是滴滴的严重问题。当我们选择成为一个产品人,就意味着对产品、对用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问题,永远都不能妥协妥协和退让,任何时刻,用户的安全都是第一需求,希望借此警醒自己,记住选择做产品的初衷!
1. 下线顺风车,做好产品反思和评估工作产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沉痛的事实面前,也只能当断则断,毕竟用户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需求,所以或许对当前的顺风车业务,下线是不得已也是最好的选择。走到今天,相信产品设计的人员也发现了该功能的种种弊端以及各种安全隐患,并且已经到达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如果之前对约车的时间段以及性别、采用刷人脸验证以及取消个性化标签的举措是最严格的整改,但也没能阻止性侵、奸杀等事故高频发生,只有先暂时下线,组合产品团队的人,把安全提为用户第一需求之后,对产品进行评估和再设计。直到有一天,确定真的可以有效保证用户生命安全之后,再重新出发,如果做不到,那么就让它永远消失吧。
2. 论用户教育的重要性其实滴滴在发生大量意外之后,也提供了许多举措来保证用户的安全,而针对拼车也发表了许多提醒,比如:核对人和车牌,以及提醒乘客乘坐后排位置等,还在不久前增加了一键报警并实时跟踪车的定位功能等,但我们在这两次的事故中,这些保命功能设计却没有被用户充分利用。
3. 利用新的技术解决老问题有一些棘手的老问题,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其实是可以有新的解决思路的。
首先,新司机判别问题。虽然顺风司机准入的时候,门槛较低,而从现实角度来看,也不可能一一去做严格筛选,但是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候,数据给了我们侦探识别一个人全新的方式,即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的结合,可以快速地建立司机的画像。
比如: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通多方平台数据,类似于一些司机个人家庭、职业、金融借贷以及心理、犯罪记录数据等,建立司机准入考核模型,设定一定的阈值,达到一定的成绩后才可准入,提高准入司机的整体素质,从源头上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