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是道教认为住在人间的仙人。地仙也称为遍知真人。葛洪 《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神仙分为两类:先天神、人修仙。
1、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
①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
②《云笈七签》卷一一四:"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
③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卷三:" 罗浮山 中有 黄道人 ,相传 东晋 时, 葛洪 炼丹仙去, 道人 捞其鼎中余丹吞之,遂为地仙。时时披发氅衣,出行山中。"
2、地仙也称为遍知真人,既阳神是也,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一点真阳点化浑身阴质,可神游于日光之下,神游所至,便是能知,所以号称遍知真人。
3、比喻闲散享乐的人。
①唐 李涉 《秋日过员太祝林园》诗:"望水寻山二里余,竹林斜到地仙居。"
②《新五代史·杂传·张筠》:" 筠 居 洛阳 ,拥其赀,以酒色声妓自娱足者十余年,人谓之'地仙'。"
③唐刘禹锡《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洛阳 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
④宋 苏轼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诗:"已向闲中作地仙,更於酒里得天全。"
4、比喻美丽的女子。
①元 张可久 《醉太平·席上有赠》曲:"风流地仙,体态天然,画图谁敢斗婵娟。"
②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吾所见丽人,约须分三等……有跨越一代之丽,此其人皆已至地仙神仙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