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微温 | 产品形态:原形态 | 产品属性:花类药材 |
品名:旋覆花Flos inulae | 产地:广产于我国北部、东北部、中部、东部各省,极常见,在四川、贵州、福建、广东也可见到。在蒙古、朝鲜、苏联西伯利亚、日本都有分布。[1] |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
炮制工艺:晒制 | 规格:统货 | 化学成分:该品呈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1~2cm |
用途:中药制药原料 | 味:辛 | 属性:属性值 |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横走或斜升,有多少粗壮的须根。茎单生,有时2-3个簇生,直立,高30-70厘米,有时基部具不定根,基部径3-10毫米,有细沟,被长伏毛,或下部有时脱毛,上部有上升或开展的分枝,全部有叶;节间长2-4厘米。基
部叶常较小,在花期枯萎;中部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5-3.5稀4厘米,基部多少狭窄,常有圆形半抱茎的小耳,无柄,顶端稍尖或渐尖,边缘有小尖头状疏齿或全缘,上面有疏毛或近无毛,下面有疏伏毛和腺点;中脉和侧脉有较密的长毛;上部叶渐狭小,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径3-4厘米,多数或少数排列成疏散的伞房花序;花序梗细长。总苞半球形,径13-17毫米,长7-8毫米;总苞片约6层,线状披针形,近等长,但最外层常叶质而较长;外层基部革质,上部叶质,背面有伏毛或近无毛,有缘毛;内层除绿色中脉外干膜质,渐尖,有腺点和缘毛。舌状花黄色,较总苞长2-2.5倍;舌片线形,长10-13毫米;管状花花冠长约5毫米,有三角披针形裂片;冠毛1层,白色有20余个微糙毛,与管状花近等长。瘦果长1-1.2毫米,圆柱形,有10条沟,顶端截形,被疏短毛。花期6-10月,果期9-11月。[1]
该种是亚洲东部许多地区常见的种,与欧亚旋覆花 I. britanica L. 极近似,常被视为后者的一个变种 (var. japonica Franch.) 或亚种 (ssp. japonica Kitam.),仅以叶形和毛茸为区别。本种在植株的高低,叶形的宽狭,头状序的多少等方面,有极大的差异。通常分为一些不同的变种;但这变种之间有中间类型存在,故以合并为适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