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剩余加工能力:1111111111111111(件) | 材料材质:碳素钢 | 加工贸易形式:来图、来样加工 |
变形温度:热锻 | 表面处理:抛丸处理 | 后续深加工:有 |
类型:模锻 | 重量:0.6(kg) | 打样周期:8-15天 |
年最大加工能力:11111111111111111(件) | 材料原始形态:棒料 | 加工周期:8-15天 |
锻压
是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锻压。提高温度能改善金属的塑性,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内在质量,使之不易开裂。高温度还能减小金属的变形抗力,降低所需锻压机械的吨位。但热锻压工序多,工件精度差,表面不光洁,锻件容易产生氧化、脱碳和烧损。当加工工件大、厚,材料强度高、塑性低时(如特厚板的滚弯、高碳钢棒的拔长等),都采用热锻压。 提高温度能改善金属的塑性,使之不易开裂。高温度还能减小金属的变形抗力,降低所需锻压机械的吨位。高温变形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内在质量。但热锻压工序多,工件精度差,表面不光洁,锻件容易产生氧化、脱碳和烧损。当金属(如铅、锡、锌、铜、铝等)有足够的塑性和变形量不大(如在大多数冲压加工中)时,或变形总量大而所用的锻压工艺(如挤压、径向锻造等)有利于金属的塑性变形时,常不采用热锻压,而改用冷锻压。为使一次加热完成尽量多的锻压工作量,热锻压的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间的温度区间应尽可能大。但始锻温度过高会引起金属晶粒生长过大而形成过热现象,会降低锻压件质量。温度接近金属熔点时则会发生晶间低熔点物质熔化和晶间氧化,形成过烧。过烧的坯料在锻压时往往碎裂。一般采用的热锻压温度为:碳素钢800~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