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旖旎如法式,优雅内敛如中式,这两种差异甚大的风格,却能交织碰撞出一种独特的情调,于是,它有了一个好听专属的名字,那就是法式中国风。据莱西红木家具了解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满清执政,清宫奢华的装饰风格成为欧洲家具设计师的灵感之源
17-18世纪席卷欧洲的“中国热”构成了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尤其在法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法国宫廷不仅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亲切的认同感,而且成为“中国热”的积极参与者。
法国化的“异国情调”
1663年至1666年间,路易十四为王宫购进了大量从荷兰等国转口的中国漆器与中国漆木家具。他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就曾陈设着最好的中国书橱、桌子、瓷瓶和瓷人,上面铺着有金龙花纹的丝织品。1698年,路易十四批准“昂菲特里蒂”号商船首航中国开展直接的贸易往来,带回了中国的陶瓷和雕有山水及人物的木器及漆器,也进口了大量的中国家具,不过一般陈设在宫廷及贵族府邸。
中国文化的传播及中国风格家具本身的高贵、自由格调使得法国人对中国风格家具投入了更多的感情。在路易十四的影响下,此后历任国王对中国文化更是情有独钟,收藏的中国漆器、瓷器、纺织品与艺术品之繁多与精妙令人瞠目。在18世纪的法国,尤其是在路易十五时代,法国家具设计中曾出现过一股很强的“中国风”,无论是桌、椅、凳,还是床、柜、橱,其造型与装饰图纹,都受到了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的强烈影响。1760年,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制造的中国风格的彩色梳妆台,桌腿纤细修长,中国风格的油漆涂饰引人注目。大面积的红漆底上描绘装饰着中国风土人情画面。边框和底脚涂黑漆,边角和端部镶嵌镀金的青铜雕饰。中国古典风格的红、黑、黄三色搭配,显得对比强烈又协调悦目,与幽雅曲线造型融为一体,格外华丽。
中国风格在18世纪的法国是热门题材。追求异国浪漫情调的法国王室及贵族对中国家具、中国风格家具的喜爱,掀起了法国人效法他们购置中国风格家具的热情;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追求自由、崇尚自然,为中国风格家具在法国的流行提供了群众基础;沙龙文化中女性对舒适浪漫的情调的追求,使得中国风格家具很快因女主人的喜欢而进入法国家庭;中国绘画特色与18世纪法国盛行的洛可可风格不期而遇,对法国这一时期的家具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在法国的传播,为中国风格家具在法国居室的流行创造了适宜的外部文化氛围。
以上是莱西红木家具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红木家具保养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以些帮助,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或想了解更多的红木家具相关知识可以关注诺贝琳集成墙面http://nuobeilin.c2p.rongbi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