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站内搜索 |
新闻中心 企业“山寨”自己为哪般?
发布时间:2017-06-30 浏览次数:16 返回列表
日前,知名企业申请注册“山寨”自身品牌的商标成为了业界热议的话题——生产“大白兔”奶糖的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为了保护自身商标,申请注册了十几件与“兔”相关的商标,有“大灰兔”“大黑兔”“大花兔”“小白兔”“金兔”“银兔”等;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了“红米”“蓝米”“黑米”“紫米”“橙米”“绿米”等商标;拥有“雪碧”商标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注册有“雷碧”商标……
企业究竟为何要申请注册“山寨”自身品牌的商标?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商标一部部长肖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抢注商标行为时有发生,企业为了保护核心商标无奈而为之,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企业做大做强品牌的不易。
加大打击力度 营造良好环境
抢先注册一部分商标可以抵制一些“山寨”品牌,然而却无异于饮鸩止渴。难道企业要一直去防御性地注册自身品牌所对应的近似商标,陷入无休止的循环中吗?对消费者来说,如何去分辨令人眼花缭乱的商标之真伪?这不仅阻碍了消费者正常消费,也给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要加大打击力度,营造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扫清发展品牌的障碍。”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一些不法经营者经常采取“搭便车”“傍名牌”等方式来侵占他人商誉、阻碍他人产品进入市场,严重损害了诚实经营者的权益。
近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发意见明确表示,要以诚实信用为原则,完善确权机制,在审查、异议、评审等环节加大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从严从快审理大规模恶意抢注商标案件,有效制止恶意抢注行为;探索完善商标与字号、域名等权利的冲突解决机制。同时,加强商标信用监管,将因商标侵权、违法商标代理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形成对商标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实施商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根据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加强对商标违法行为的检查;有效利用抽查结果,积极探索实行风险分类监管模式。此外,创新商标监管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提高对商标违法行为线索的发现、收集和甄别能力。
做强做大品牌 打铁需自身硬
申请注册“山寨”自身品牌的防御性商标能否有效避免商标被抢注的问题?即使一家企业能够注册再多的防御性商标,也不可能将所有相似的商标全部注册,因此仅仅依靠注册防御性商标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由于近几年‘傍名牌’的商标摹仿得比之前更有技巧,不再是完全相同或者十分明显的近似,而是非常巧妙地进行摹仿或搭傍。因此,从几年前开始,我们给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国外客户提案时,会建议客户在重要核心类别上申请注册防御性商标。就好比故宫有护城河,防御性商标就是客户的核心商标的护城河,可以保护其核心商标。然而,这些防御性商标存在‘撤三’的风险,而且难以穷尽。”肖晖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在做大做强品牌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商标监视,及时发现近似商标通过初审并公告或者被核准注册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提出异议申请或者无效宣告请求等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正如肖晖所言,在公众消费理性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品牌真正要做的是把自身做得足够好。“只要消费者认同度和忠诚度高,只要给大家的消费体验比‘山寨’品牌要好,大家认准‘老干妈’‘阿里巴巴’,不会被‘老干爹’‘阿里妈妈’之类的‘山寨’品牌所蒙蔽。”如果某些知名品牌过度寄望于“山寨”自己式的保护,而不注重提升产品质量、服务的含金量,且不及时借助法律武器来进行维权,难免会给真正的“山寨”品牌可乘之机。“‘山寨’自己式的保护只是权宜之计,增强品牌自信,放大比较优势,不遗余力、持之以恒地提升品牌内涵赢得消费者信任,同时寄望于相关职能部门在商标评估、审查及市场监管、执法等方面的完善,优化诚信、守法的市场经济环境,是破解相关问题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