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的今天,服装的内在品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童装产业作为服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差不齐的质量令人担忧,严重影响了儿童身体健康。同时,童装销售市场的虚假宣传、虚假标注等违法违规现象也时有发生,需引起基层工商部门的高度警示。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三无产品充斥市场。在执法巡查和暗访中发现部分童装质量低劣、价格便宜但无厂名厂址及商标名称等基本信息,为“三无”商品。
二是侵权、傍名牌销售行为突出。部分经营者为赚取高额利润,利用消费者不能识别童装质量优劣,抓住消费者“傍名牌”盲目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消费观点,以次充好将低质童装或不知名童装假冒知名企业授权销售品牌或代理销售品牌高价出售,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产品标签标识不明、不全普遍。一些较正规商户经营童装虽在商品标签上标识有商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但未详细、完整明确商品型号、规格、洗涤方法、采用原料成分及含量;对消费者应引起重视的童装生产标准编号、质量等级、质量检验合格证等检验信息标识不完全或直接不予标识。
四是缺乏温馨警示标语。为抢占市场,如今的儿童服饰在设计上多会采用装饰丝线、装饰纽扣或者加入某些荧光物质以吸引儿童的眼球,但这些产品在出售过程中并未标注类似“:“警告!内含小件物品,可能产生窒息危险等安全提示语;也未就外加物质是否可能引起儿童肌肤过敏而标注温馨提示语。
五是售后维权阻碍多。在销售童装时,商家往往口头承诺“买贵包赔”、“买贵包退”、有质量问题包退包换等,但当发生消费纠纷时,商家多以售出服装经过洗涤、使用己影响二次销售等理由为借口,推诿责任拒绝消费者正当要求。
二、监管难点
一是消费心理和消费水平制约。消费者普遍有想买价格便宜童装心理,特别是在农村场镇,由于受到消费水平影响,农村消费者喜欢到一些价格便宜的非品牌童装店甚至街边地毯上购买,这就为一些质量劣质童装提供了市场。
二是追查来源难。服装店销售的童装普遍存在无商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或者信息不全。一旦执法人员发现此类服装很难根据商品信息追查商品来源。
三是调查取证难。一般小服装店卖童装给消费者都是一手交钱一手拿货,不开收据。有些店主甚至进货时也没有票据。消费者一旦发现所购童装出现质量问题找工商部门维权时,童装经营者经常推脱狡辩,而消费者又拿不出有力凭据。这就为工商部门调查取证带来了困难。
四是查处成本大。市场上销售的童装普遍价格低廉,而工商部门查处这类案件则需要一步一步按照办案流程来。对于查获的童装需要送相关检测部门检测,而目前检测费用高昂,有些案件甚至检测费用比涉安金额还要高,再加上巡查,调解等各方面的费用就更高。这对于办案经费有限的基层工商所来说无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监管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一方面是加强对童装生产企业的宣传力度,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保证童装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按照婴幼儿纺织产品(服装)新国标《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来生产。在童装设计生产过程中对一些细节工艺引起足够的重视,如规范纽扣的锁针工艺、合理设计绳带的长短和位置、购置合格面料、合理采用染色工艺等,方能从本质上提升童装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童装经营者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第三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力度,让其选购正规厂家生产,进货渠道正规,标识说明完整详细的商品,一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工商部门才能购及时查处相关人员。
二是完善索票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为改变工商执法部门追查产品来源难,调查取证难的不利局面,应进一步完善索票制度。要求经营者进货时要向供货商索要票据,在销售童装时也要向购买者开具票据。要求经营者通过正规渠道进货,规范童装市场秩序。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消费者认识到索票制度对于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
三是建立台帐制度。可参照涉安企业台帐制度对销售童装的店铺实行专门台帐管理,对其销售童装品牌,进货渠道,产品是否合格,进行登记造册,并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协作机制。童装市场的监管光靠工商一个部门很难实现,需要加强与质监等职能部门的协作,对于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互相通报,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童装的生产销售全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