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一种人见人爱的植物。它一直和中国的文人有一种特别的关系。“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它的高风亮节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成为千古流传赞美竹子的佳句。实际上,不吃肉很多人做不到,当然,食有肉,居有竹,这倒是很符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环境中竹子园林景观的要求。 近几年广东有一家“把竹林搬回家园“的广州富韵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出来的竹子景观,充分展示出富韵竹子高雅,秀丽,多姿多彩的特征,营造出充满野趣和富有文化品味的山水画卷,把竹子的声、趣、美表达得淋漓尽致,让爱竹者赞口不绝。
南北朝时的谢眺在他的《咏竹》中是这样描述竹子的,“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技。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谢眺的诗绘影绘形,将一个虚拟的竹子意象活灵活现地用语言表述出来。
到了清代郑板桥笔下,神韵飘逸的翠竹已经不单是一丛丛赏心悦目的观赏植物,并给予具体的生命,是充满了人格特征的精神投影。他这样赞美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竹子的形象来作为自己人格精神的隐喻。
千百年来,竹子坚韧不拨、高风亮节、不畏强权的形象,高雅、清幽、蓬勃洒脱的自然品格让历代文人墨客不知倾注了多少情感。他们以各种不同的心境咏叹竹子。在历代的诗词歌赋中,松、梅、竹被人们并称为“岁寒三友”,是人们寄物抒情,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追求的对象。竹子在画家的笔下,画中的竹和诗中的竹,同具风彩。诗画合壁共同营造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二者相得益彰,不分彼此,相映生辉。
竹子的美韵使中国的竹文化源远流长,大自然的竹子清幽亮丽,而城市园林中的竹子,其神韵在于设计,依椐竹子的形态和生长特性来设计竹子景观,是现代园林设计者需在补修的课程,让竹子的美为园林绿化景观增添光彩。
综合购买物品满100元包快递费,未满自付邮费,量大优惠!
绿化校园用的最多的竹子【早园竹】它长的不高,杆很细2米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