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美国“三大”的陨落是全球汽车产业发生新一轮变局的先兆,那么金融危机下欧洲车企的动荡起伏则是实实在在地为这场新变局推波助澜。
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的车市寒冬,让欧洲车商倍感阵阵凉意,尤其是那些主要市场份额集中在欧洲本土的厂商。
而一些老牌德国厂商,凭借着全球化发展,尤其对新兴市场的深入开拓,正酝酿在这场混乱中冲出重围,重塑江湖地位。
欧洲汽车业格局正随着世界汽车产业的变革而悄悄变化。
欧洲车企的新机会
危机面前,欧洲车企命运各有不同,戴姆勒-奔驰、宝马和大众这些老牌德国车商,其销售市场遍及世界,且品牌和技术优势明显,尽管销售有所下降,但降幅有限。
而PSA、菲亚特和雷诺-日产这样的欧洲车商,主要市场集中在欧洲,全球其他市场开拓力度远不如德国几大主力车企,且品牌和技术优势与日韩车企相当,在本次危机中很有可能遭受重创。
美林公司分析师拉尔德·亨德里克森认为,因为经济衰退,制造成本正在下降。他说:“每辆车的原材料成本下降1000欧元,欧洲汽车制造商可以净节约20亿欧元,并且美元和日元对欧元的汇率,明显变得对宝马汽车公司和戴姆勒汽车公司更有利。”
对于欧洲车商来说,挺过这场危机并不十分困难,关键是能否在危机过后的市场繁荣期到来时,和日系竞争对手们展开新的较量而不落后于对手。
欧洲汽车业“老大”大众汽车对于金融危机对该公司的影响并未表示出太大担忧。“成功跻身世界汽车企业前三强,表示大众的产品计划方向非常正确。大众汽车由于高度的国际化和多样化的车型,表现仍然超过竞争对手,今年仍有望实现此前确定的盈利目标。”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这样认为。
事实上,尽管欧洲大多数汽车厂商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和制造水平上有着相当的实力,甚至很多方面都是整个行业的先行者,但是在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和营销理念层面,依然面临新兴日韩系车企的强大挑战。
但一些国际汽车业观察家也对欧洲车企在新一轮车坛变局中的发展态势表示乐观。美国分析师赫莱尔·莱纳认为,欧洲汽车业将会出现裁员、破产和合并,但幸存者将兴旺发达。
“陷入危机的公司利用这个时机为最严重的局面作准备。由于2009年之后的竞争水平将下降,它们可能从将来的挑战中获益。由于竞争的激烈程度下降,将来的复苏将使幸存者获得更高的利润。”赫莱尔·莱纳说。
危机下的欧洲车市
这场仍在持续中的金融危机令全球汽车行业统统陷入困境,作为传统汽车市场的欧洲大陆,也不能独善其身。
欧洲新车销量已连续创下新低。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公布,1月份欧洲新车销售同比下降27%,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根据不断恶化的形势,ACEA日前作出预测,欧洲汽车工业2009年产出量预计将衰退25%。
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的遭遇比大多数欧洲国家好一些,由于政府实施援助计划,2月份德国汽车销售上升21%。但这并没有消除ACEA主席、雷诺集团总裁卡洛斯·高森的担忧,他认为,作为欧洲唯一销量上升的国家,德国得益于旧车报废刺激措施,但这种措施也仅仅局限于在低端汽车产品。
除了销量下滑,欧洲汽车厂商们还面临另外的打击,一方面是由信贷紧缩所导致的融资困难,其次是欧盟日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抬高了生产成本。
目前欧洲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出现了亏损,并且请求各自国家提供金融支持。德国和法国政府采取了设法说服那些旧车车主,将他们的“老爷车”送到废料场,可获得2500欧元,再去购买一辆更先进的新型小汽车。意大利已宣布援助计划,英国正在考虑帮助汽车制造商渡过难关。
为了纾困欧洲汽车业,高森预计,欧洲汽车行业共需资金400亿欧元,之前各国政府和欧洲投资银行提供的资金支持远远不够,需要欧洲投资银行提供更多贷款。
汽车业牵涉到成千上万人的“饭碗”,以汽车大国德国为例,其近20%的就业人口直接或间接与汽车业有关。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环球透视”分析师保罗·牛顿说:“欧洲汽车工业正面临产业模式的崩溃。如果形势继续衰退,将导致工作岗位损失和前所未有的规模合并。”
保罗·牛顿认为,欧洲汽车工业面临严峻的抉择。它必须合并、缩小规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重塑自己,让它能够适应较大的减产,并且仍然能运作,或者通过激励需求,去尝试在可行的水平上维持目前的商业模式,平安地度过不可避免的亏损时期。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