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农民的宅基地权益必须得到保护

行业分类:农业纺织 发布时间:2012-10-27 12:49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份获得了试点许可,一些试点城市推出“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等相应政策以期达到村居改建为楼房的目的。各地目标相同,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他们共同的政策依据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在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农村建设用地相对宽松,尤其是宅基地占地面积大,近些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持续增多,农村住房的利用率偏低,于是宅基地换房成为部分省市着力试验的事情。因为,按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若农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可对应增加相应面积建设用地。促使农民搬迁至集中兴建的楼房中,将留下的宅基地复耕就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房地产开发,自然可以大幅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调查发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刚刚颁布,各地就想尽办法让农民上楼,“节约”出宅基地复垦,换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有的地方突破指标范围,甚至无指标而“挂钩”,违背农民意愿,强拆民居拿走宅基地,损害了农民权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本是一项增加耕地的积极措施,然而这一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政策上存在漏洞,“挂钩”却演变成了竞相拆村,一些行政村建制被取消,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遭到严重侵害,其动力就是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法律问题。将农民集中起来创造一个大规模的村庄,这种‘适度城市化’,改变了农民原来的生活生产方式,这种强制性的做法是缺乏法律依据的。这种强行的集中,不是正常的‘增减’。政策中明确的‘增减’,只是为了给土地规划上的农业用地提供周转空间,并不意味可以让百姓强行搬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这样认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曾指出,在这场让农民上楼运动的背后,实质是把农村建设用地倒过来给城镇用,弄得村庄稀里哗啦,如不有效遏制,“恐怕要出大事”。

  近几年,在改革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面,很多省市正在尝试,这其中盘活宅基地、集约用地成为很重要的方面。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什么力度进行改革,必须保障农民权益。2010年1号文件明确规定:“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周转指标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一管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

  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中规定:“要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要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地方政府可以引导农民宅基地换房、换社保,但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地管理,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先安置后拆迁,政府需保障被拆迁农户选购合理居住水平房屋。有关部门应当尽快明确和出台相关政策,使农民宅基地和土地权益不受侵犯,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收益,对于“上楼”居住的农民,要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生计,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