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绵竹大地格外迷人,记者在这里看到,水稻收割后的田野一派繁忙景象:广济镇的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平地、分厢、施肥、种蒜、铺草,干得热火朝天。在孝德镇年画村的大棚里,60万株菊花幼苗长势喜人,拟于今年11月份开展的菊花展示馆正在搭建,农家乐的老板喜滋滋地说:“花开的时候一定会吸引不少客人。”这些日子,富新镇花卉专业合作社会员刘光华特别忙,基地里新引进的香水百合到了采摘的时节,各类订单纷至沓来。每天处理完订单,刘光华就穿梭在鲜花大棚里,与基地聘请的专业技术师一起详细记录着花朵的生长情况。这仅是该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种什么规划来把脉
做法一:因地制宜促进农业发展
绵竹市“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决定区域土地利用差异明显,为此,绵竹先后编制了《绵竹市全域空间规划》、《绵竹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统筹考虑全市地形地貌、耕地资源、水文气象和农业发展现状,构建了山区、沿山和平坝三大农业片区,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优化特色产业和产品布局。
蓝图绘就,因地实施。绵竹的21个镇乡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粮经、旅经、林经三种复合模式。在平坝地区,“菜-稻-菜”粮经复合型示范区逐渐成形,优质粮油产业稳步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区相继建成;沿山镇乡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相辅相成,“玫瑰谷”、“四季花田”、猕猴桃核心示范区等项目都已渐成规模,麓棠温泉酒店、九龙山滑翔运动基地成为成德绵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酒乡画城,山水绵竹”的名气越叫越响;在清平镇、金花镇等山区镇乡,当地农民充分挖掘可利用开发的林地资源,一面种植经果林,一面开展林下种养殖,念“山”字经,做“林”文章,发“产业”财。
“广济大蒜栽培有400年历史了。独特的土壤、气候、水质润育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大蒜品种。”广济镇纪委副书记王洪军告诉记者,按统一规划,镇上结合自身实际发展“菜-稻-菜”粮经复合型经济,GAP大蒜、小花生、无公害辣椒、西瓜已经成为川西地区有名的特色农业品牌。
卧云村的老陈这段时间就在田间忙着,“谷子打了田空起,把大蒜种起既不荒废田,明年还可以卖大蒜、蒜薹,一举两得。”据了解,种植一亩蒜成本大约2000元左右,蒜薹、大蒜可以卖到将近七八千元,有些种得好的农民能卖到近万元。怎么种专家说了算
做法二:政策扶植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种菜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成熟,才能使大家走上发展特色农业的致富路子。”拱星镇泉乐村蔬菜种植合作社的“掌门人”孙义揩认为。
为了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孙义揩不仅自学自授,还邀请农技服务人员举办培训班,帮助村民们解决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技术难题。50多岁的周太平今年种了2亩多莴笋,已经卖了四批,收入2万多元。有十几年种菜经验的他在加入了合作社后乐得轻松,“品种、技术、病虫害、市场、销路都有合作社来操心,比起以前自销自足、靠天吃饭的种菜日子,现在轻松多了。”
今年“7·9”特大暴雨致使什地镇红社村合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近500亩刚葱遭到损坏,村两委将此纳入民生台账,与镇农业中心一起组织、指导合作社开展生产自救,对被破坏的300余亩农田进行二次生产,将经济损失降至了最低。
据了解,截至目前,绵竹市农业局累计完成新型农民职业培训1500万人次,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4.52万人次。市上59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均在镇乡开展农业科技服务。20个农业服务中心对口联系镇乡,从信息提供到技术培训再到现场指导,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9月6日,在遵道镇棚花村挂牌成立的“四川省老科协、德阳市老科协、绵竹市人民政府‘老专家科技服务营地’”更为绵竹市发展现代农业汇聚科技能量。
不光种得好,还要卖得出。随着绵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一批“土专家”成长起来,他们“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成为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引导者。据绵竹绿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什地镇双瓦村支部书记邱长胜介绍,每季种多少面积大葱得“过会”,485位股东中近三分之一是各地的销售商,他们根据历年的大葱市场信息及销量制定计划,合作社根据销售计划决定种植面积和播种时间,规避“大小年”,打好“季节差”。
“引入销售商股东,降低种植户因生产和消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而在富新镇三合村,农户自发成立的常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则选择了“抱团闯市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采取“方针政策讲一讲,致富经验传一传,市场信息递一递”形式,积极为全村其他花农提供信息服务,有力带动基地周边群众发展花卉产业。
如何富全村一起干
做法三:产村相融增强农村活力
走进孝德镇年画村,青瓦白墙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树丛中,雪白的墙壁上描绘着色彩鲜艳的绵竹年画,苗圃里,菊花、郁金香花苗长势喜人,前店后坊的年画街坊里,艺人们专心绘制着年画。
据了解,在全村6300余人中,不少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笔头就能作画,年画绘制家庭作坊100多户,年画系列产品销售年收入达160万元左右,户均年画收入达1万余元。依托“绵竹年画”这块金字招牌,村里还同步搞起现代农业和观光旅游业,成立“世鹏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大乘养殖专业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近1000亩种植向日葵,并积极吸收民间资金,以每年15%的分红吸引村民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今年6月9日,年画村第二届葵花节正式开幕,短短的20余天就实现收益20万余元,让村民切实尝到了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带来的实惠。
没有产业的新村建设是没有生机的。年画村是绵竹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样板。如今,以农民为主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成1153个新村聚集点,按照“主导产业+乡村旅游”的模式,加强配套产业发展,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当地的九龙清泉村、遵道棚花村、土门麓棠村、汉旺新开村等一批主导产业突出、设施功能配套、生态环境好、农民增收得到保障的现代新型农村相继建成,形成了“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产村相融新格局。
谈到下一步发展时,年画村党支部书记徐世鹏表示,按照农户自愿原则将居住较偏远的散户集中安置,统一配套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结合村里的花卉产业,以农户为主,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动员村民继续流转土地,以土地入股,多渠道筹资解决农户的养老保险,力争两年内实现人均纯收入2万元。他很有信心地说,照此发展,“四季花海”项目与绵竹年画的结合,年画村的‘香画’特色旅游业将发展得更好!
如今的绵竹,乡村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环境好了,外出打工返乡的人多了。用他们的话说:家乡好,安居乐业!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