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市竞争力跨入全国“十强”、全球“十快”调查
长沙曾经以消费城市著称,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排序。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异军突起,这种局面被彻底打破。
2011年,长沙实现工业总产值7108亿元,较2005年的1300亿元,净增近6000亿元。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7.4%,超过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三二一”调整为“二三一”。长沙市辖内一般预算收入首破千亿元大关,其中682亿元来自工业税金。
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也对长沙工业打出“高分”:在294个城市中,长沙经济规模指数、经济效率指数、产业层次指数排名均位居前20位左右。工业已经撑起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片蓝天!
“4区10园”竞相发展
分则弱、聚则强。发展工业,由散变聚,“园区兴工”无疑是最佳选择。
近年来,长沙市大抓园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保障政策,确保各种扶持措施向园区倾斜、各种发展资源向园区集中。同时,引导各园区错位发展,集中资源发展各自优势产业,全面激发了园区的发展活力。
被誉为“湖南硅谷”的长沙高新区,经过近20年发展,园区土地使用殆尽,想要落户的企业排成长队,园区却苦于无地可供。为打破土地瓶颈,长沙市将邻近几个乡镇划归长沙高新区托管,园区面积一举扩大了数十平方公里,新开辟的电子信息、环保科技、光伏产业基地,大大增强了园区的承载能力。近几年来,摩托罗拉、诺基亚等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在此落户,园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
长沙县在发展园区经济时,实行“一区带七园”的管理体制,由长沙经开区牵头,托管梨、星沙等7个园区,统一规划产业布局、产业管理、土地资源、招商引资,集中发展工程机械、汽车两大支柱产业,吸引200多家工程机械企业、1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落户,抱团发展。
长沙工业园区丰沃的土地上结出累累硕果。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4家国家级园区和望城经开区、雨花工业园等10家省级、市级工业园,竞相发展。近5年来,长沙工业园区开发面积由84.95平方公里增加到129平方公里,园区规模工业产值由649.4亿元增长到4000亿元以上。目前,在长沙市规模工业中,“四区十园”规模工业企业数虽只占35%,但对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和对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都在80%以上,为提升产业档次、优化经济结构提供了强大动力。
六大产业一飞冲天
今年以来,在中国汽车产业版图上,“长沙板块”表现得尤为抢眼。继“比亚迪”长沙工厂5月正式投产后,引人注目的广汽菲亚特、住友轮胎项目也相继投产,与此同时,陕汽环通重卡生产基地、北汽福田等30多个汽车企业的新、续、扩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有望年内达产。这是长沙加快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引发的新气象。
“十一五”以来,长沙市审时度势,将汽车产业确定为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集群。
长沙以整车企业为龙头,拉长产业链的发展路径,让长沙汽车产业集群迅速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第六大板块。长沙先后引进北汽福田、广汽菲亚特等6大整车项目,同时,多次在境内外开展汽车零部件招商活动,吸引世界各地汽车零部件企业与这些整车项目配套。在6大整车项目的带动下,长沙涌现出2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并培育出中部最大的汽车专业市场——中南汽车世界,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到2015年,长沙将形成年产各类汽车120万辆的能力,产值将突破2500亿元。
后来居上的汽车产业是长沙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沙出台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的配套政策,激励企业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海外资本进入产业集群,引导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形成了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烟草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文化创意6大产业集群犹如6条蛟龙一飞冲天。2011年,6大产业集群完成产值5037.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9%。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为核心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聚集了规模以上工程机械生产企业30多家,产品品种占全国工程机械的70%以上,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827亿元。
“长沙创造”赢得未来
8月8日,总投资5亿美元的霍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湖南)有限公司在长沙麓谷高新区奠基。
霍尼韦尔是世界500强企业,在航空机轮与刹车系统研发制造领域拥有全球领先技术。博云新材拥有多项航空刹车材料制备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双方强强联合,将在高性能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制动材料、智能刹车控制系统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一个贴有“长沙创造”标签的全球顶级制造基地就此诞生!
随着自主创新浪潮日渐高涨,像“霍尼韦尔博云”这样的一流制造基地在长沙工业领域越来越多。
近年来,长沙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新增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140个,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79项,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依托强大的创新体系,长沙促进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提升、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提升、“长沙制造”向“长沙创造”提升。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28%提高到2011年的52%。
无论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花炮、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长沙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
在装备制造技术领域,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自主研发的混凝土泵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远大的非电空调、中铁轨道的盾构机等一批新产品具有国际一流水准。
在新型材料产业领域,航空刹车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减振降噪材料、SMC复合材料整体浴室产品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蓝斯科技是全球第一家通过自主研发将玻璃面板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产品100%出口,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0%。
……
自主创新不断书写“长沙创造”的奇迹,也为长沙工业赢得光明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