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论智能制造与工程机械的巧妙关系

行业分类:机械行情 发布时间:2015-11-17 08:33

在这个智能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开展智能化生产之路,如果不跟上这个节奏,很有可能会被淘汰。在人力正超越原材料成为最大的成本支出之时,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开始走智能化发展道路,工程机械自然也不例外。工程机械面对市场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这里,小编想说,智能制造不仅仅是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智能化制造技术也不局限于制造工艺,而是覆盖了市场分析、生产管理、加工和装配、销售、维修、服务,以及回收再生的全过程。


徐工装载机智能制造基地  

1具有徐工特色的智能制造模式  

说到徐工的智能化,就不得不提徐工的智能化制造基地。以徐工的智能化装载机制造基地为例,徐工装载机智能化制造基地的联合厂房有16.7万平方米,相当于24个足球场那么大,逛一圈足足需要一个半小时。在这里,下料、结构、涂装、总装等所有的生产工序都一气完成,可实现年产2000台大吨位装载机的产能。智能化是其中最大的亮点,联合厂房在下料、焊接、机加工、涂装、装配单元运用了大量先进、高效的智能化制造技术和工艺设备。为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切割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在工艺建设过程中被大量运用。

工程机械生产制造的整个链条可谓长而复杂,采购、设计、生产、销售、物流等等环节,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哪些是企业需要最先被改造的?徐工信息化部部长张启亮给出的回答是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因为有一个环节是需要人工干预,也就意味着这个环节的不可控。一个物联网,全球零距离。张启亮表示,企业要找到两化融合的切入点,第一步是智能制造,第二部是物联网。研发、制造、营销三个环节的数字化是智能制造必须走的一条路,徐工在产品的数字化上已经开始行动,之后将同步进行其他环节的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化是智能化的有力支撑,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前端信息化和后端工厂的整体改造,真正实现智能制造

中联重科的智能化转型  

2先行一步中联重科的智能化转型

小编第一次切实感受到中联重科的智能化转型是在前不久中联重科全新涂装亮相的时候。当时,中联重科首席信息官王玉坤以几组相当惊人的数字对比展现了智能化的优异:中联重科每个月的产值超过20亿元,但月结订单成本差异平均控制在50万以内,月结差异最小值曾达到3万元。仅此一项,就意味着节约了近2.97亿元的成本。中联重科希望智慧工厂孕育出智能产品,达到产品与产品的互联,最终实现产品与人的互联。这一切,都离不开中联重科全球协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据悉,PLM平台搭建起一个云智库,包含故障库、知识积累库、试验数据库等,在产品制造、后期服务以及机器运行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均存储在云智库中。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中联重科的盈利模式的新变革也给客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标志着中联重科正在致力于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向高端的智能服务型企业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下,中联重科的智能化和工业化融合制造水平,领先于99.04%的国内装备制造企业,领先于97%的机械加工制造企业。

3三一集团欲打造中国首个“工业4.0”示范区

有人说,工业4.0在中国有一个接地气的名字,叫做“智能制造”。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但这里讲的自动化并不是简单的机器人或机器手臂的代工,而是实现前端信息化和后端工厂的整体改造,真正实现智能制造。在装备制造也深度调整的时期,三一也紧紧抓住了信息化的浪潮挖掘新的增长点,让智能工厂大数据在企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一的信息化远早于国内同行企业,要追溯到创业初期的1994年,第一张电脑图纸取代手绘图纸,预示着三一信息化的起步。2011年,三一在长沙投入建设的18号厂房是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这是三一工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典范,也是一个大型计算系统加上机械化的操作工具、大型生产设备的智慧体。据介绍,18号厂房创造了一小时下线一台泵车的“三一速度”。

未来,三一集团将致力开展智能制造,将努力实现整体改造,往自动化方向发展。三一将更多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虚拟整合、3D打印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提升公司智能制造及运营能力。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流程信息化总部总监贺东东曾表示,三一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带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带动全球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协同发展,缔造中国首个“工业4.0”示范区。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