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在最近几年一直出问题,不管是种植方面还是养殖方面还是收获季节总是会差强人意,相关部门也出了相关政策来管理棉花,为保障今年我国棉花稳产增收,根据不同棉区生产情况和气候特点,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提出三大棉区的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西北内陆棉区
8月下旬至10月是棉铃形成和生长的关键时期,针对目前北疆棉花整体发育偏晚,南疆棉花铃病较重,以及后期易发生早衰、贪青晚熟等问题,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棉田管理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保证2~3次滴灌,亩滴灌量20~30立方米,滴灌时追施尿素3公斤/亩,根据叶片状况,最后一次浇水可适当滴施尿素或清水。早衰棉田,要保证灌溉,推迟停水至8月底或9月初,用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水溶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1~2次。贪青晚熟棉田,可采取人工整枝、推株并垄等办法,适时施用乙烯利进行催熟。
防治病虫新疆棉田中后期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等发生频繁,危害较严重的棉田要及时用药,统一喷雾防治。棉铃虫宜选用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农药(如赛丹等),红蜘蛛可选用专用杀螨剂等。铃病偏重棉田应采用多菌灵、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喷雾防治。
科学采收机采棉田依棉田长势、棉花品种、群体密度等科学选择剂型适量喷施脱叶剂,喷施要在棉花顶部棉铃基本成熟、80%以上棉铃达45天以上、气温稳定在18~20℃时进行,脱叶催熟剂须在采收前18~25天喷施完毕。当棉田脱叶率90%以上、吐絮率达95%以上即可进行机械采收。手采棉要按标准进行分收,严格控制“三丝”混入籽棉。
黄河流域棉区
7月下旬以来,黄河流域棉区多次遭受强降水及极端高温天气,部分棉田有棉株徒长、蕾铃脱落、早衰等迹象。针对当前棉花长势,应以增结早秋桃、防止早衰为重点,切实搞好后期棉田管理。
科学管理追肥。对于因脱肥呈现早衰的棉田宜采用3%尿素配0.5%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2~4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控水。对发生干旱的棉田,应及时灌溉,如遇秋季雨涝应进一步清理和疏通农田沟渠,保证排水畅通。整枝。早打边心,促进增结早秋桃,旺长棉田、晚茬棉田、以及秋季遭受阴雨天气的棉田,要及时去老叶,剪除空枝条。
防治虫草加大对棉田飞虱、棉盲蝽、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虫害的防治力度,做好统防统治,减小因棉株徒长或贪青晚熟等因素造成的棉田大规模病虫害发生几率。高大杂草和菟丝子等恶性杂草应及时清除,推株并垄,增加田间通风透光。
化控采收化控。晚熟棉田和需较早轮作棉田应根据天气和长势,喷施乙烯利进行催熟,喷施要求为铃期45天以上、气温20℃以上,喷施时间为初霜期前20天。对于机采棉示范田应根据天气和长势以化学调控为重点,及时使用缩节胺进行调控,搞好脱叶催熟。采收。正常棉铃以吐絮5~7天后采收为宜,可以根据吐絮情况集中采收2~4次,采收、晾晒、包装、储藏等要重视籽棉颜色,严格控制“三丝”混入,确保原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