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是现代社会环境的一大问题。环境保护部近日向媒体通报,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测,预计11月14日~15日,受冷空气影响,京津冀区域污染自北向南逐步缓解,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中南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短时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
取暖加上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不少人担心,今年冬季是否会上演与去年相同的剧情?
去年最后两月空气质量急转直下,今年冬季形势依然严峻
北京去年年底的雾霾,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数据显示,去年1月~10月,北京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8%。但是,进入11月空气质量急转直下。2015年11月15日~12月31日,北京PM2.5浓度比2014年同期上升75.9%,造成PM2.5全年改善比例损失15.5个百分点。11月~12月发生重污染8次,共22天,同比增加15天,这使PM2.5平均浓度抬高了约10微克/立方米。最终,去年全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只下降6.2%。
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京津冀地区空气重污染的根本原因。环境保护部和有关专家分析表示,原煤燃烧和工业是最主要的来源,就北京而言,机动车排放贡献占比比较大。
天气原因也助推了污染。
《大气十条》中期评估报告显示,京津冀地区2014年、2015年污染气象条件相对2013年分别转差约17%、12%,长三角地区转差约6%和1%,珠三角和成渝地区污染气象条件状况变化不大。2014年、2015年冬季期间,各重点地区不利气象条件出现天数均超过2013年,特别是京津冀地区超过2013年的天数在各重点地区中最多,导致重污染多次发生,严重影响人们对空气质量年均值改善的直观感觉。
今年冬季,我国北方预计出现南风多、逆温时间长、静稳天气多等特点,不利于空气扩散,易造成污染物积聚。根据历史分析,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冬季出现重污染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偏高。预计开始供暖后,重污染天气应对形势可能更加严峻。
源解析指明努力方向,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影响大
实际上,每年冬季,北方地区均会出现多次重污染天气过程。通过对近3年来全国发生重污染的天数统计分析,45%左右发生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有针对性地治理污染,才能取得成效。目前,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2个城市已经开展了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扬尘,是大部分城市源解析结果中都会出现的内容。治理大气污染,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截至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3亿辆。北京市机动车源污染物占本地排放源的31.1%,在重污染天气期间的贡献率甚至会超过50%。
针对机动车污染状况,我国不断升级新生产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今年4月1日东部11省市已提前实施国五标准,明年1月1日起全国实施。与国一车相比,新生产汽车的单车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90%以上。车用燃油品质加快提升。今年1月1日起,东部地区11个省市开始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车用汽、柴油硫含量已从2000年的1000ppm下降到目前的10ppm,降低了99%。北京市今年将对4.6万辆出租车更换三元催化器,减少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无排放。
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工作也在稳步推进。2014年、2015年分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29.8万辆、585.7万辆,今年截至9月底已淘汰264.05万辆。
目前,我国有13个省(区、市)和70多个城市出台了机动车污染防治专项法规,183个城市成立机动车环境管理机构,建成10500条在用车排放检验线,对72.5%的车辆进行了排放检验。
针对燃煤污染,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抓好减少燃煤排放,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环境保护部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出台《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到2017年10月底前,京津冀地区荣乌高速公路以北、京昆高速公路以东近1万平方公里区域实现“无煤化”,共涉及4553个行政村、241万户居民,包括北京市主城区和南部四区平原地区,天津市武清区,保定市城区和北部9县,廊坊市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等。
截至9月底,北京市计划2016年改造的463个村户外工程全部开工,396个村已完成施工。天津市完成武清区散煤摸底工作,年底前将完成煤改电3.1万户。保定市已完成188个村、近10万户煤改气、煤改电工作。
当机动车和燃煤污染治理稳步推进之时,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今年9月,全国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约2.9亿千瓦,约占全国煤电装机容量的32%,电厂煤耗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已经率先完成全面改造任务。
抗霾经验教训逐年积累,今冬应对工作有提升
经历了去年冬季的抗雾霾斗争之后,今年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将有所提升。
根据往年的情况,今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传输通道上的工业企业将实施错峰生产。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对污染物传输通道城市工业企业实施生产调控。水泥、铸造、砖瓦窑行业除承担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危险废物等保民生任务的生产线外,全部停产;燃煤发电机组除承担居民供暖任务的机组外,未达到超低排放的全部停产。玻璃行业生产燃料全部更换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不达标的钢铁企业全部停产。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以“调度令”形式,强化对各部门重污染天气应急级别及措施要求的督导调度。11月9日,河北省大气办已经对河北省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及定州、辛集市等10个城市下达了1号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要求上述地区重点行业实施错峰生产。
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首先需要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环境保护部要求,做好24小时、48小时预报和未来3天或一周空气质量变化趋势预报,提高预报准确性。
除了预测预报准确,应急措施还要有效。环境保护部要求加强应急预案评估,做好预案修订工作,突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各级别减排措施的具体工艺流程和停限产设备,同时实施动态更新。督促企业落实应急预案要求,明确停产的具体流程。确保应急措施可操作、可核查、可计量。地方对每一次重污染天气同步开展保障效果评估,追因溯源,科学评价措施实施效果,根据科学分析,及时提出防控建议,实现精确打击。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因此,还要提高应急联动的同步性。今年,环保部门进一步强化了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及应急联动机制,率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启动应急联动工作。环境保护部组织有关专家和地方集中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根据会商结果向各地推送差异化的重污染天气预警建议,明确地方政府应急启动时间和级别,加强区域联动,精准指导各地启动重污染天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
治理措施显成效,实际应急情况仍待改进
《大气十条》中期评估报告显示,重点行业提标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燃煤锅炉整治和扬尘综合整治四类措施是对PM2.5浓度下降贡献最为显著的措施,分别贡献了PM2.5浓度下降的31.2%、21.2%、21.2%和15.2%。北京市及周边省份的重污染应急措施能够有效降低PM2.5浓度,两次启动红色预警使得重污染期间北京市PM2.5日均浓度下降17%~25%。这表明当前所采取的大气污染措施及重污染天气启动应急措施是有效的。
近几年的数据也说明,我国在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遏制重污染天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变化趋势来看,2013年~2015年,全国74个城市重污染天数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8.67%、5.46%和3.91%;其中,北京市重污染天数占全年比例分别为15.89%、12.88%和12.6%。总体上看,重污染天数呈逐年减少态势。
但是,成绩不代表当前的措施无懈可击,改善冬季大气环境质量,还需继续努力。
《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6)》指出,全国2015年10月、11月秸秆焚烧着火点集中在东部,尤其是黑龙江、辽宁、吉林的焚烧情况最严重。
上一轮雾霾印证了这一结论,在11月2日~5日的重污染过程中,卫星遥感显示,黑龙江省秸秆焚烧火点达到415个,占全国总数的83%。这说明,冬季秸秆焚烧问题不容忽视。
今年10月以来,环境保护部多次派出督察组赴重污染地区进行督促检查。督察发现,有些城市的应急预案流于形式,部分企业应急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有些企业表示不知道要停产或者未接到停产通知,还有些在停、限产名录中的企业表示不清楚、不了解情况。虽然对于违法排放已经形成高压态势,但是部分企业违法排放问题仍较突出,土小企业污染问题仍有所见。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面源管控不到位情况较为普遍。
现在,取暖季已经到来。这个冬季,不管天气条件如何,我们都将尽最大的努力,严阵以待,对抗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