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币汇率不断走低。截至11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796元,为2008年6月24日以来最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调降,追超2015年12月以来的最长连降纪录,并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全球性通胀铺就“上涨的温床”
对于当前火热的大宗商品市场,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心田认为,商品价格飙涨背后有通货膨胀的力量。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自7月份以来再掀涨势,且一路飙升,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也从7月初的703点飙升至11月上旬末的795点,创下年内新高。刘心田分析指出,此轮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强势上涨最大的推动因素是通胀,全球性的通胀早就为市场铺下了“上涨的温床”。“从美国2008年最初的首轮量化宽松政策(QE1)一直到2012年推行的第三次量化宽松(QE3),在七八年的时间里,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商品市场和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开始,实施的也是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低利率、货币增发等系近几年全球较为普遍的经济现象。”刘心田解释,“通胀对商品市场的影响是结构的力量,也是难以逆转的力量。”
PPI有望重返“2时代”
某资讯分析师赵泽泽认为,近期市场开始重新审视特朗普胜选的影响,美国经济的逐步好转以及12月加息预期的增强导致近期美元指数不断走强。从国内来看,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9月扩大0.2个百分点。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2%,在9月份由负转正的基础上涨幅扩大1.1个百分点,由此也引发了市场对通胀预期的增强。从后市影响来看,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国内商品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推高国内商品价格。反映到包括钢铁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由于中国市场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不断走低实际上也是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手之一。
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疯狂上涨对CPI和PPI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刘心田指出,今年以来,PPI同比降幅连续收窄,9月份PPI由降转升,结束了连续54个月同比持续下降的局面。10月份,PPI涨幅亦明显扩大。刘心田预测,11月份PPI或将继CPI回归“2时代”后重返“2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