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前段时间来说我国的棉纺织业发展的还算是不错的,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在今年的1月12日,库车恒耀制衣有限公司员工在赶制节前订单。据了解,该公司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余人,开足马力生产,确保按时交货。
“2016年,产值实现30.8亿元,同比增长126%;利润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110%;销售收入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106%。3项企业重要指标增长均超过1倍。”山东如意集团副总裁、新疆如意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韦节斌激动地说。
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有一大批像山东如意这样的服装企业在新疆春风得意。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大力促进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2014年自治区随即实施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战略,纺织品服装运费补贴、使用新疆棉花补贴、企业社保补贴、印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贴……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一夜春风,使新疆服装产业呈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发展态势。
承接产业转移拓展空间布局
红豆集团在霍尔果斯市落地生根;全球最大的滑雪手套生产厂家山东济宁中兴手套集团在英吉沙县投资设厂;山东如意集团在石河子连续整合两家纺织企业……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内地纺织服装产业掀起了一股向新疆转移的热潮!仅2015年,新疆就新增纺织服装企业380余家。
数据显示,国内外知名纺织企业中已有超过40家在新疆投资设厂。其中,上市公司超过10家,比2009年增长了1倍。疆外到疆新建、重组棉纺织产能规模占到新疆产能规模总量的85%以上,内地入疆企业已成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主体。
目前,新疆已经形成了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库尔勒—尉犁、阿克苏—阿拉尔、喀什五大产业集聚区域,初步形成“三城七园”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来自自治区经信委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区新增棉纺产能400万锭,预计年底棉纺产能达到1400万锭,名列西部十二省区市前茅;粘胶产能达到8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粘胶纤维生产基地;服装产能达到1.2亿件(套)以上。
2016年1月至11月,自治区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00万元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5.26亿元,同比增长50.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1.54亿元,同比增长48.7%,增速达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在自治区十大重点产业中名列首位。
展望未来,我区将围绕“三城七园”和“十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合理布局,促进以园区为主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模式。
在“三城”发挥印染产业的优势,引进织布、针织等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力争将库尔勒纺织工业城打造成为百亿元级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在南疆四地州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服装、家纺、针织等产业,建设好阿克苏纺织城、喀什经济开发区、阿拉尔工业园、草湖产业园。
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链短板
早在3年前,在乌鲁木齐市小西门布料批发市场,老板王丽曼还在为新疆本地缺乏布料发愁:“店里的布料大多来自上海、江苏,整个批发市场也大致如此。”
对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梁勇解释:“服装产业集群需要纤维原料、纺纱、织布、印染、辅料,以及服装配件、物流、广告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新疆虽然有丰富的纺织原料,但中间环节是缺失的。”
针对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链的这一缺陷,我区近年来在加大纺织服装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注重补齐短板,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