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宗庆后”这三个字,提高关税、限制粮食进口的提议,我认为没有多少辩驳的需要,太不靠谱,注定会被束之高阁。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两会期间称,我国一方面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超过6亿吨,另一方面,粮食进口连续三年超过1亿吨,粮食对外依存度一路攀升至18%。巨额的粮食进口量造成广大农民卖不出粮食,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长期以往,易使我国粮食受制于人,一旦发生有的国家对我们制裁或者战争等极端情况,将危及国家安全。
宗庆后建议提高关税税率,限制粮食进口。
如果真的限制粮食进口,先不说国家安全,猪肉、鸡肉、鱼肉马上成为紧俏货,价格将飞涨。
中国每年进口的粮食超过1亿吨,约八成是大豆。
2016年,海关数据显示,中国从海外进口了8391万吨大豆。大豆的主要用途不是榨油,是做饲料。
用豆粕做动物饲料,是西方的发明,现代动物养殖,豆粕不仅拿来喂猪、喂鸡,还拿来养鱼,中国引进这种养殖方式后,迅速告别了肉类短缺的时代。
1982年,中国鸡蛋产量仅为281万吨,每人每年2.8公斤,禽肉产量为190万吨,商品猪产量只有2亿头左右。
到了2011年,中国鸡蛋人均消费超过16公斤,鸡肉产量达到1350万吨,生猪出栏量将近7亿头。
中国现在有世界第一大的猪群,只要限制进口大豆,提高关税税率,供应滑坡,肉价飞涨,是大概率事件。
按照中国大豆平均每公顷1.8吨的产量水平,要替代去年进口的8391万吨大豆,需要4662万公顷的耕地,也就是要约7亿亩的耕地,中国现有耕地约20万亩,要有约三分之一的土地改种大豆才能填补不进口大豆的窟窿,种了大豆,就不能种水稻和小麦,动物吃饱了,人饿肚子,这个决策谁能拍板?
提高关税,限制进口,仅仅一个大豆问题,这道关就迈不过去。
中国农业确实生病了,宗庆后在这一点上并没有看错。中国进口大豆连年攀升,还可以归结为中国吃肉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但是小麦、水稻、玉米也呈现进口数量总体增加的态势,令人匪夷所思。
宗庆后看到了中国农业的病态,病因和药方,并不靠谱。
与大豆不同,小麦、水稻、玉米在中国一直被当作主粮,从地方到中央,各级高度关注,产量和种植面积等指标看得很重。
三大主粮的产量近年来稳中有升,诡异的是,中国自产的粮食大量进入国库,没有进入市场流通,供需产生的缺口,只能靠进口粮食来填补。
中国到底有多少粮食库存,这是国家机密。不过,根据美国农业部今年3月的数据,2016/17市场年度,中国小麦、稻谷、玉米的期末库存数量估计分别是1.11亿吨、0.69亿吨、1.02亿吨,总计约2.8亿吨,高居世界各国榜首,在和平时期,有如此之多的粮食库存,并不多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农产品(11.140, -0.09, -0.80%)市场价格暴跌,中国对玉米、大豆等进行临时收储,小麦、稻谷进行托市收购,为了保证农民收入,保护种植积极性,连续多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背离市场行情,部分粮食价格超出国际市场一倍以上,粮食加工企业消化不了粮价上涨的成本,奄奄一息,大量粮食除了卖给国库,难有其他去处。
国产粮食卖不出去,不是什么老外的阴谋,根源是行政干预力度过猛,让国产粮食丧失了竞争力。近两年,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粮食市场恢复市场机制的重要性,相继取消了大豆、玉米的临时收储,稻谷的托市收购价格回调,日渐恢复到市场的正常状态,粮食加工企业经营好转。
2008年以来交的学费不是一笔小钱。如果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准确,中国数以亿吨计的粮食库存,即便保管得法,每年的粮食损耗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其次,收购如此天量的粮食,并保管好,要大量投资建设粮仓,每年还要支付巨额的收储费用;而巨额的粮食收储资金,监管再严密,也难免被不法分子觊觎,河南中储粮窝案等一批案件的查处,将收储的漏洞暴露在世人面前,一批干部下马令人可惜。
按照宗庆后提高关税税率、限制粮食进口的建议,调控的有形之手取代市场机制,重回粮食市场,这几年付出的学费怕是白交了。
宗庆后提出,日本对进口大米的关税率一度高达778%,对国内粮食生产形成了强有力的保护。因此,建议国家参考日本、挪威等国家的做法,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充分发挥关税的调控保护手段,全面提高我国粮食关税税率,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日本的稻米生产确实保持了稳定,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最近5个市场年度,日本每年进口稻米的数量都在70万吨左右,变化不大;日本自产的稻米接近800万吨,非常稳定。
但是硬币的另一面是,2016/17市场年度,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玉米进口国,估计进口1500万吨,其年度消费总量是1510万吨,几乎全部进口;另外,日本小麦估计进口580万吨,位居世界前十。
以稻米为主要原料的寿司,是日本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日本想方设法捍卫自己的稻谷产业;其他农产品还得仰仗国际市场。中国要捍卫自己的主粮,不加辨析,要追求所有粮食品种的自给自足,靠高关税设防,效果未必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