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能否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近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并且将之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一样上升到了国家高度,还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些用词都超越了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的意义。国家宣布在雄县、安新、容城三县设立雄安新区后,白洋淀的宁静一夜之间被打破。大量来自北京、天津、山西、黑龙江等地的投资客、炒房团提着现金涌入这里。尽管河北雄安新区三县(雄县、安新、容城)已经停止了所有房产交易,但做为继深圳、浦东后的又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仍然抵挡不住对投资客的吸引。
然而,房地产经济终究不能取代实体经济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如同市场经济一样,房地产泡沫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led显示屏行业作为实体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形态之下,正在迈向成熟期。
众所周知,全球led显示屏主要生产地在中国,而中国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深圳。据不完全统计,深圳有大小LED显示屏及整个产业链的配套厂家,有将近数千家,占据了行业80%的市场份额。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完整的产业链、广阔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简化的行政审批程序、灵活的政策引导、以及活跃性的资本市场…一系列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深圳成为LED显示屏的孵化地。
广东省LED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政策的扶持与引导给LED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东省科技厅曾组织专家在全省范围开展6次大规模调研,充分运用产业地理生态信息系统原理和广东省LED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全面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确立了“抓两头带中间”的技术攻关思路和行动方案,形成《关于突破核心技术提升我省LED产业竞争力的报告》,推动全省LED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深圳市在2009年正式发布《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实施一批起点高、见效快、节能效益明显的LED显示屏政府应用示范工程,吸引全球LED产业向深圳市集聚,打造高端LED产业链,建成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LED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不能靠房地产经济来持衡。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LED 显示屏的发展历程
LED 显示屏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其诞生、萌芽、成长、壮大、成熟,无论是产品形态,所采用的显示技术、光电技术、控制方式,还是产品的应用领域、应用市场范围、产品背后的商业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LED显示屏行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也促使LED显示屏的蓬勃发展,促进国内LED显示屏行业生态的改写。
LED显示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990年以前LED显示屏的成长形成时期。一方面,受LED材料器件的限制,LED显示屏的应用领域没有广泛展开,另一方面,显示屏控制技术基本上是通讯控制方式,客观上影响了显示效果。这一时期的LED显示屏在国外应用较广,国内很少,产品以红、绿双基色为主,控制方式为通讯控制,灰度等级为单点4级调灰,产品的成本比较高。
1990-1995年,LED显示屏迅速发展的时期。进入九十年代,全球信息产业高速增长,信息技术各个领域不断突破,LED显示屏在LED材料和控制技术方面也不断出现新的成果。蓝色LED芯片研制成功,全彩色LED显示屏进入市场;电子计算机及微电子领域的技术发展,在显示屏控制技术领域出现了视频控制技术,显示屏灰度等级实现16级灰度和64级灰度调灰,显示屏的动态显示效果大大提高。这一阶段,LED显示屏在我国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从初期的几家企业、年产值几千万元发展到几十家企业、年产值几亿元。
1995年以来,LED显示屏的发展进入一个总体稳步提高产业格局调整完善的时期。同时,LED显示屏产业内部竞争加剧,形成了许多中小企业,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应用领域更为广阔,产品在质量、标准化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有关部门对LED显示屏的发展予以重视并进行了适当的规范和引导。我国的LED显示屏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国产LED显示屏的市场占有率近100%,国外同类产品基本没有市场,四十三届世乒赛主会场天津体育中心、京九铁路、北京西客站、首都机场、浦东机场等,均由国内代表企业中标。技术水准相对领先。
从LED显示屏产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需要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同理,雄安新区的发展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就可以建成。因此,雄安新区要成为第二个深圳或者是第二个浦东新区要靠实体经济的带动和发展。“炒房热”这种行为既不能长久,也不能姑息。通过政府目前的政策来看,正在向着实体经济看齐。
当前经济虽然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是不断涌现,地方政府要切实把精力转移到如何发展地方实体经济上。因此,只有像LED屏企这样的实体经济得到健康发展,才会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且,LED屏企在发展过程中能恪守行业生产规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立足企业创新和人才培养,优质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型,淘汰真正的低端中小企业,中国实体经济又将会呈现给世界更美好的发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