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日本制造业巨头开始遭遇危机

行业分类:五金机电 发布时间:2017-07-23 17:46

继去年日本“液晶之父”夏普被台湾鸿海集团收购后,近日,东芝爆出巨亏49亿美元,公司首次公开表示业务或难以为继。回溯1995年,当时世界500强榜单上有149家日本企业,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该榜单,日立跌到了78位,其他前述公司都跌到了100位以外。

曾经辉煌的日本制造产业,到底为何衰落?还保有哪些独特优势?出路又会怎样?

多数受困的日本制造巨头选择“去家电化”来进行业务重组,转而大力发展B2B业务。“更多的日企将业务转向高利润、高增长的上游以及社会公用型业务,无疑是止血或者复兴最有效的选择。”

财报连年亏损

松下2012财年亏损7000亿日元,2013财年接着又亏损7000亿日元。索尼在2008财年至2015财年这8个财年当中,仅有2012财年和2015财年实现盈利。在被富士康收购之前,夏普连续2个财年亏损。据东芝在近期公布的2016财年预测来看,该公司预计将连续3个财年亏损。

就全球液晶电视市场来看,日系制造商的份额也连年下降。据面板研究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08年到2016年,索尼的液晶电视全球份额从13.7%下降到了5.6%;东芝2008年的份额为6.4%,到2015年被挤出了主要排名;2008年夏普还占有9%的份额,到2014年也被挤出了主要排名。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全球电脑和手机等市场中,日本品牌的份额不断萎缩。

以家电为例,“二战后,由于美国的大力扶持加上日本活跃的工业氛围,日本制造业迅速崛起。在白色家电产业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洋、松下、东芝。在上世纪90年代,这些家电产品陆续进入中国,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忠实的消费群体。多年来,随着消费门槛降低,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日企在中国获得了丰厚的效益。”奥维云网白电副总郭梅德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但最近十年,日本家电品牌在中国市场日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品牌的迅速崛起。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