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民来说,粮食价格是关系到生存和生活的根本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等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认真开展2017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按照相关要求,考核方案涉及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保护种粮积极性、增强地方粮食储备能力、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确保粮食质量安全、落实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14个重点考核事项,这为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分级负责的粮食安全责任体系提供了有利契机。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责任的层层压实,最有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但也面临一些情况和问题。比如粮食稳增产有难度、部分地方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过度依赖中央等等。有鉴于此,今年考核更加突出了重点事项;在评分上进行了“两减一加”调整,从严考核;同时增加了能体现地区特色的分类考核,力求注重实效。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责任倒逼,将有力促使各地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不断补强粮食安全的薄弱环节。
完善制度设计,也是为了从粮食供给侧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曾有一些农民朋友抱怨:“现在市场上一个劳动力一天差不多挣100元,打一天工就可以买100斤小麦了,谁还愿意种田啊?”当“种地1年不如打工1月”的心理预期形成,现实的比较不可能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当人多地少水缺的国情犹在,制约粮食生产潜力的挖掘,如何在建成更多高标准农田的同时,让种粮农民有钱可挣,可以说是鼓励他们多种粮、种好粮的关键。
围绕提高农民种植收益,一方面要努力实现粮食收购的优质优价,以高于市场普通品种价格,收购城乡居民认可的、当地市场畅销的优质粮食品种,从而实现粮食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要着力推广粮食订单经营,鼓励粮食购销企业熟悉信息网络、库场等优势,针对适销对路、市场看好的粮食品种,与农民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销定产,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订单收购,从而解决粮食产销衔接问题。
目前,对于种粮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而言,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短缺。为减小他们的经济压力,在继续加大种粮补贴力度,以及配套用电、运输方面财税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可试点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费用先由粮食收购及加工企业垫付,粮食收购后予以偿还;同时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和风险保障水平,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保险的赔付比率,消除种粮农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种粮。
除了多方“开源”增收益,多角度“节流”也同样重要。无论是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体系,促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还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示范,重点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免耕栽培、科学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节本增产技术,农民的种粮风险下来了,效率上去了,水平提高了,粮食生产才有可能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切实帮助种粮人解决问题,才能有效提高种粮人积极性。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落实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巩固好粮食生产之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加沉稳,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