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虚拟现实的元年,市场以及用户的对于虚拟现实相关的认知正在逐步的培养当中,随着对于行业理解的加深,产业布局的扩大以及各个领域的渗入,群众对于虚拟现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虚拟现实技术无疑是一项有趣的技术,但硬件成本需要降低,内容和质量需要改进,从而整体促进行业的发展。
VR技术的诞生,是为了让用户能够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之下,获得无限的想象空间,拓宽视野和虚拟的活动范围。VR设备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大部分用户和厂商都将目光放在了娱乐产业。
根据艾瑞咨询预计,到2020年时VR/AR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00亿和1200亿美元,头戴式VR硬件2020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8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另外,到2017年国内沉浸式VR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20亿元人民币。
VR概念在国内已经被炒得火热,有科技股价竟然因此炒到200元以上,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更不知道VR是什么。但大家都听说VR很热,那就顺便炒一炒吧。
但是也有人认为VR是一场骗局,因为全凭概念套取盈利,却拿不出技术上的突破,这么说从现况来看也似乎有道理。从上述数据来看,VR市场必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只要克服技术上的疑难杂症,这一行业会飞速发展。
现在,无论国内外,都可以看到VR技术在各个领域进行尝试,比如,VR+电影,在球场里配合全息投影,360度的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VR+游戏,带上眼镜玩游戏,将自己置入游戏场景,很带感;VR+房产,这一类比较特殊,但房产界普遍认为将这一技术运用起来会非同一般。
在《2017年新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中,分析公司Gartner将VR定位于“稳步爬升的光明期”——这看起来似乎太过乐观了。摆在VR面前的长坡带来的是一种冷冷的舒适感;翻译过来就是,VR所面对的是阴云笼罩的未来和仍需努力的数年。
就算像Gartner所说的那样,VR最让人失望的低潮期已经度过了,但和一些VR爱好者交谈过后我们发现,近期大家对于这项技术的热爱似乎还不够。
目前为止VR的流行度的最高点大概在于廉价的移动VR——也就是三星Gear VR或者谷歌CardbOArd那样以手机为基础的VR眼镜。尽管如此,头显的销量也并不尽如人意。这样的小东西很明显更像是配件,而非必要的设备。
在消费领域,VR产品提供的沉浸体验大不相同。最基本的入门产品是谷歌Cardboard,用智能手机驱动,它只能让消费者体验一下,看看技术到底是怎样的,有什么可能性。往上一级配有移动头盔,比如谷歌Daydream、三星Gear VR,这些设备提供的体验全都有缺陷,只能支持部分智能手机。
微软的策略不太一样,它开发了HoloLens,专门瞄准企业用户,微软对设备进行简化,推出了299美元VR头盔,10月开始销售,这是一套眼镜式的设备,用线缆连接到主流PC。硬件合作伙伴惠普、联想、戴尔、宏碁、华硕全都参与进来。
技术有许多的挑战,这些挑战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解决。虽然需要时间,分析师Munster仍然看好VR的发展前景,因为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越来越难区分,这种体验刺激了消费者。他说:“在未来10年里,会有一些技术成为变革性的技术,VR正是其中之一。”他认为终极VR会对我们的工作、社交造成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