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面板行业的不断发展,国产OLED面板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加。10月26日,京东方(BOE)成都6代柔性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面板生产线量产。这是中国首条、全球第二条量产的6代柔性OLED面板线,打破了韩国企业在柔性OLED面板市场的垄断格局。
即将上市的苹果IPhoneX带来了柔性OLED屏的热潮,但也分薄了目前有限的柔性屏资源。从短期看,尽管中国新增了多家供应商,但全球柔性OLED屏仍然供不应求。
不过,到2020年全球将新增10多条6代OLED面板生产线,长期有供过于求的隐忧。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三合一”等新形态的移动终端产品,才会刺激新的需求。
中韩争霸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告诉第一财经,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成都6代OLED线10月26日量产,计划明年满产,满产的设计产能为每月4.8万张基板(1850mm×1500mm)。
奥维云网分析师宋宇认为,当前韩厂几乎占据全部柔性OLED产能,京东方柔性OLED量产,拉开了中国企业打破韩国企业垄断地位的序幕。未来几年柔性OLED产能的增加主要来自三星和中国大陆的京东方等面板厂,到2020年,中国大陆将会成为除韩国以外OLED产能最大的地区。
张宇认为,全球面板产业的竞争格局,将由目前“三国四地”(韩国、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的较量,演变为“两强(中韩)争霸”。宋宇也说,OLED新型显示的全球竞争,开始由韩国一家独霸向中国大陆逐步倾斜。
据了解,日本企业最早研发OLED,却曾决定全面退出,现在日本显示(JDI)、被富士康收购后的夏普又重新计划上马6代OLED面板生产线;而中国台湾则一直跟踪OLED,但迄今没有批量供货。
而韩国三星电子大约从2000年开始做OLED,2005年开始做柔性OLED,有长达10多年的生产工艺经验积累。后起的中国企业,要实现追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据中国OLED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耿怡介绍,中国OLED产线建设已初具规模,逐步由技术研发向规模化生产过渡。2016年,中国大陆国产OLED面板出货量总计达600万片。3条5.5代OLED线、2条4.5代OLED线进入量产阶段,2条6代OLED线点亮(其中一条量产)。而且,中国企业正加快OLED柔性面板的布局,目前国内7条6代生产线均为柔性生产线,预计在2018年初开始逐步出货。
不过,宋宇也冷静地指出,中国OLED产业和韩国企业无论技术还是产能上,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当前中国大陆的企业除了要快速度过产能爬坡和良率提升这两个基础阶段外,长远来看还要着力解决上游核心设备及材料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尤其是蒸镀设备还有发光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陆OLED产业的发展。
产能过剩之辩
对于国内多条6代OLED线争相上马,有人担心,未来OLED屏的产能有过剩的隐忧。
不过,IHS分析师吴荣兵认为,短期内,因为苹果的加入、分薄了资源,而中国新增的供应商产量爬坡还有一个过程,所以全球柔性OLED屏将供不应求。
吴荣兵举例说,三星向中国手机企业供应的OLED屏,今年接近1亿片;明年,因为苹果手机也导入OLED屏,使OLED屏的供应更加紧张,明年三星向中国手机企业供应的OLED屏预计只有8000万片。
“今年,唯信诺、京东方、和辉光电,一共供应500万片OLED屏。而京东方成都6代线预计到2018年二季度或下半年,才能实现计划产能。因此,短期填补缺口有难度”。
IHSMarkit报告指出,AMOLED应用于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移动手机、近眼头戴式显示器(AR和VD设备)、OLED电视和智能手表等领域,其中移动手机使用的AMOLED面板数量最多。2016年,AMOLED面板出货量达4.16亿片,其中3.9亿片是手机面板。预计2017年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将增至5.13亿片。2016年到2020年间,全球柔性AMOLED产能将从150万平方米扩大到2010万平方米,柔性AMOLED将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也向第一财经分析说,短期内柔性OLED屏供不应求。单苹果IPhoneX到今年年底备货8000万片柔性OLED屏,三星S8、Note8今年也要消化6000万~7000万片柔性OLED屏,而今年全球柔性OLED屏的供货量仅为1.5亿片,明显供应小于需求。
但是,李亚琴认为,随着中国大陆积极布局6代OLED线,长期看中小OLED供过于求。
据群智咨询的统计,2017年全球新增4条6代柔性OLED线的产能,包括京东方成都、LGD、天马武汉(预计今年11~12月投产),三星有一条6代柔性OLED线扩产。而2018~2020年的未来三年内,全球还将新增12条中小OLED生产线,其中中国大陆有6条(大多是6代线,还有信利的4.5代线和柔宇的5.5线)。
“2020年,供需形势不容乐观。”李亚琴说,不排除BOE、LGD会扩产,价格、客户争夺将加剧。预计到2020年,OLED在手机上的应用超过45%;2022年,渗透率将达到60%。
只有颠覆性的产品形态出现,才会激起真正的消费欲望。张宇透露,“未来柔性OLED产品将是薄膜形态,可能是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三合一’的移动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