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家电产品的智能化应尽量避免三大硬伤

行业分类:家用电器 发布时间:2017-12-28 14:24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推出了智能化产品。就连电磁炉这样的小家电,也推出了具有手机互联功能的产品。近日,钉科技就注意到,小米米家推出了新品电磁炉,这款产品主打年轻人市场,其中手机App远程操控电磁炉,成为该产品的一大特点。钉科技认为,像电磁炉这样的产品实现手机互联的价值不大,家电产品的智能化应尽量避免三大硬伤。

其一,使用场景低频。

米家的这款内置无线网络模块的电磁炉,吸引了不少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这款电磁炉产品,看似在互联和远程操控上实现了智能化创新,但我们要问的是,像电磁炉这样的产品,真的有必要用手机控制吗?

电磁炉市场本来就已经在快速萎缩,使用人群相对较少,使用场景和使用频次也都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配置App实现所谓的互联和远程操控,用户价值其实很小。用户也很少会为一个低频使用场景的产品,专门下载一个App。

其二,操作门槛过高。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硬件飞速发展,空调、冰箱、洗衣机、音箱、空净等都会配备相应的App,智能手机的屏幕和空间其实容不下如此众多的App。

电磁炉本身的使用的门槛并不高,接通电源、按下开关基本就可以进行相关烹饪操作了。但配置App,无疑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门槛和难度,从扫描下载,到体验学习,再到软硬件的协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智能化应该尽可能降低用户使用门槛,且不要破坏用户的使用习惯,电磁炉配APP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其三,核心痛点偏离。

正如360创始人周鸿祎曾经说过,产品需要满足三个特点,高频、刚需、痛点、。除了使用高频,用户刚需外,如何更好地抓住消费者痛点,才是产品致胜之道。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电磁炉产品可替代性太强。首先,热源单一不占优势,像燃气灶、煤炉、电火锅以及多星锅等都可完全成为其替代品;其次厨房小家电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煎烤机等这类新兴品类的扩充,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对于可替代性太强的电磁炉来说,只有抓住用户核心痛点才能逆流而上。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目前,不少厂商也只是在电磁炉的厚度、长度、火力、外观等方面进行了改造,而消费者最为忌惮的电磁炉辐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家电产品的智能化必须围绕用户的核心痛点展开,比如冰箱的存储功能、洗衣机的洗涤功能、空调的空气调节功能等,偏离核心痛点的智能化很多都是噱头,并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