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美国拿芯片压制我们,我们拿大豆威胁他们,中国进口美国大豆背后到底有什么。最近中美贸易战打的火热,不少弘翼财富的投资者都注意到,我们国家从大豆和猪肉出手,与美国进行对抗。
很多投资者不禁问道小编:“我们国家这么大的国土面积,结果这些农副食品竟然还要进口,特别是好像世界上就我们吃猪肉最多,农村里家家户户也养猪,结果我们猪肉还得进口,这是咋回事儿啊?”
其实国际贸易在我国已经涉及方方面面,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认为,我们国家进口应该都是进口我们没法生产的,或者我们落后的商品,而不是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例如:大豆、猪肉这些农副产品。
但实际上,在经济学里并不是说国际贸易必须要进出口彼此无法生产的东西,而是要进口自己不擅长的商品,出口自己擅长的商品,就例如因为我们国家生产的大豆并没有美国的优质,也就是美国的大豆物美价廉,那么我们国家就可以通过进口美国大豆,来减少自己种植大豆。
在这里面就有一条经济学的原理: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顾名思义,其实就是生产者相比于其他的生产者能够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某种商品,这样该生产者在商品竞争上相比更加有优势。这种具有的比较优势,就会使得生产者之间会逐渐专业化,更加从事自己所擅长的事情,生产也会变得更加的效率。
早在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
“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
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
这就是最早的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理论的由来,英国通过进口自己相对弱势的粮食,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也帮助其出口纺织品赚取了更多的贸易顺差。
回到我们最近的贸易战中,在我国的大豆生产上,由于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使得大豆这种需要大量耕地面积的作物无法在我国大量的种植,而在美国的中部,那里有大量的耕地,可以满足大豆的种植。
另一方面,相比于国内大豆,美国大豆拥有更高的出油率,且蛋白质的含量也较高。除此之外,美国大豆的价格相比国内大豆还更加优惠。因此,在这一系列的比较优势下,我们国家每年向美国进口大量的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