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英文是SmartManufacturing,Smart的中文是聪明的意思,即耳聪目明,耳朵灵敏,眼睛明亮,大脑能思考,嘴巴能说话,四肢能执行,无需往高大上的方向去理解。
那么制造企业该如何推进智能制造呢?
先从“治聋治哑治傻”开始。
由于管理的不科学,制造企业“聋哑傻”现象比比皆是。
聋就是听不见外部声音,与外界没有交流。在企业里,我们可以看到上百万元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是靠工人手动输,没有实现网络化传输和管理;工人干活是看纸质文档,没有电子化、网络化手段。机器与人和外界没有交流,这可称之为“聋”。
哑是指说不了话,有问题别人不知道。比如设备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生产信息等都是不透明的,出现问题“说不出来”,相关人员不能及时获知,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设备是哑的,岗位是哑的。
傻是相对明智而言。设备状态、生产进度、质量信息等不能自动、及时获知,只能靠人工事后反馈,效率低,且不客观。建立在这种人为数据基础上的决策就必然是不及时、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不能科学指导生产,这个可用“傻”来概括。
如果说聋哑傻太过通俗,不够高大上,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高大上的国外战略。
德国人提出的工业4.0,其中三项集成的第一项是纵向集成,是工业4.0的基础。德国人在图中央用大量的篇幅画了很多生产设备,这些生产设备是带Wi-Fi的,这代表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右边是一个电脑用虚线连接的生产设备,表示生产设备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信息化系统深度集成,实现虚实两个世界的深度融合,打造车间级和企业级的CPS系统,这也可以理解为将车间内的“聋哑傻”设备、岗位通过互联互通,实现一种耳聪目明的生产与管理模式。
工业互联网风靡全球,他们有一个数据价值链循环图,抽象地概括,就是设备、采集、分析、展现、决策,形成闭环迭代优化,这实际上就是将聋哑傻的设备进行采集、分析、优化,变成Smart的管控方式。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你无法度量它,就无法管理它”,其实智能制造没必要一定追求高大上,从治聋治哑治傻开始,是投入少见效快的一种很Smart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