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纷繁多样的智能制造概念,用户应该如何去判断和选择?一个好的智能制造系统的构架,应该是面向未来的。当用户面对一个充满变化的竞争环境时,智能制造系统不应仅仅满足用户的当前需求,也要为未来的升级改造和成本效率的持续优化提供支持,这才称为一个拥有“生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
对企业而言,未来往往意味着不可见的成本。在进行智能制造系统构架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未来的可执行性、可扩展性。一个有价值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必须要有全局工程视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能源的使用、机器的智能化维护功能,甚至是方案的传承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使智能制造方案足以帮用户面对未来挑战呢?
首先,是通过技术标准实现知识的传承、积累,知识是可以重复利用和有继承性的。一个企业研发完一台机器的自动化方案,在研发另外一种机器时如果需要重头开始,就是研发资源的浪费,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成本。企业应该关注如何让专业知识能随着时间实现积累和继承,使研发时间越来越短。
其次,是软硬件的模块化发展。快速定制化的客户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而模块化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这种需求。这里所说的模块不仅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温度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这样的模组,它同样可以是经过验证的、客户可以直接使用的可靠解决方案,这种模块化的发展方向,同样是持续降低定制化方案研发成本的一个支点。
第三,就是通过设计自动化实现系统架构的优化设计。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未来人们只需要定义机器的概念,而具体的机械设计和软件编程都将由机器自动实现,这种趋势在帮助客户提升研发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系统模块、软件、通信网络和备件的最优化,大大降低长期维修和升级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