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下行,作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内容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这一现状不仅影响该产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市场供给能力,而且深度影响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增长潜力。
近年来,我国陆续攻克了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部分难题,相关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的自主研发水平,以及制造工艺的自主设计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自主核心技术较少,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含量低、产品低端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多数还停留在系统集成应用层次,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集中度低、规模小。这同时,受技术、工艺等限制,业务的横向和纵向拓展都存在瓶颈,企业后续发展空间受限,难以快速成长。
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是深入分析电子、汽车、金属加工等传统应用行业,围绕其转向高质量发展需求,比如新的零部件及增长较快的新能源汽车等,找准工业机器人新的结合点和发力点。
二是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关注仓储物流、面向消费端的应用等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赛道,及时调整业务方向,提高企业服务社会需求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三是研究协作机器人、多关节型、应用于装配作业等不同种类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表现,抓住有利时机,争取在细分领域实现逆势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