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公元2000年前后,全球爆发了多次金融危机,各国经济都受到了沉痛的打击。相反,工业和制造业在危机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抗打击能力。德国是欧洲老牌工业强国,一直都以发达的工业科技和完备的工业体系著称于世。于是,德国就提出了自己的国家级工业革命战略规划,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工业4.0”。
工业4.0是德国人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巩固自己的领先优势,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另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大国,也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也对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出了反应。它的反应其实比德国人还要早一点。
面对德国、美国先后提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作为传统工业大国、亚洲制造业龙头、世界工厂,中国当然不会无动于衷。
中国虽然是工业大国,但并不能称之为工业强国。中国在工业制造业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方面,和真正的强国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举个例子,2017年,中国企业设备数字化率,只有44.8%,即使是数字化设备,联网率也只有39%,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中国还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陈旧,在财力和人才储备方面,都不足以支撑自动化改造。也就是说,连工业3.0甚至2.0都没达到。
不过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发展潜力
中国的工业基础其实是有点想学习德国的,技术水平不是特别领先,但规模庞大。中国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移动互联网做得很强。于是,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
此后,国家通过很多次会议和文件,推动这项战略的落地实施。很多人以为“中国制造2025”是说中国在2025年能制造出很厉害的产品,其实这是不对的。“中国制造2025”关注的是工业和制造业本身的“转型”。
这个战略有三个重要的目标节点:
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总而言之,这就是工业4.0、先进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由来。其实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都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只不过各个国家的叫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