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工业机械化,但距离工业自动化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持续升温,国家、企业等主体的高度重视,以及工业自动化趋势的逐渐成型,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在日趋明朗。
随着国家方面对工业自动化发展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制造厂商认识到了工业自动化升级的重要性。然而,相比于国家和企业方面的认知调整,新型智能科技的出现更是为工业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强劲动力。其中,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的相辅相成作用为明显。
我国工业自动化需求的爆发促进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逐渐成熟,也反过来推动了工业自动化的加速实现。需求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飞速发展,从2013年开始,我国逐渐成长为全球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吸引了众多机器人企业来华建厂,市场化发展逐渐成熟。
旺盛的发展需求、广阔的国内市场、利好的政府政策以及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不过,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由于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关键材料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相比国外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市场,国产自动化产品的竞争力还有待继续提高。
未来,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还需要从主要的工业机器人发展着手。我国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实现产业研用政的深度融合。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的掌握,提升国际竞争力;市场要完善行业规范和体系,避免恶意竞争和行业混乱;政府则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精企业,指引行业朝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