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由于外国汽车巨头的不断涌入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中安装的机器人数量迅速增加。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机器人数量每年增加近1000个,未来,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工业中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加。
我国使用的焊接机器人主要有日系、欧系和国产三种。日系中主要有安川、OTC、松下、FANUC、不二越、川崎等公司的产品。欧系中主要有德国的KUKA、CLOOS、瑞典的ABB、意大利的COMAU及奥地利的IGM公司。
虽然我国已经拥有焊接机器人系列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无法形成规模,主要原因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国内机器人价格没有优势。在过去的10年里,进口机器人的价格大幅下降,从每台机器人7万美元降至2万美元至3万美元,使得中国自制的普通工业机器人很难在价格上与之竞争。特别是在我国机器人发展的早期,没有相应的零部件产业同步发展。
第二,我国焊接设备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也间接影响了国产机器人的发展。对于机器人的最大用户——车身制造商来说,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而国产机器人几乎找不到性能舞台。
我们应该承认,国内机器人和国外公司在控制水平和可靠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工业机器人是非常成熟的工业产品,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实际生产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中国处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状态。
国内机器人制造商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焊接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政府对机器人制造企业和使用国产机器人系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以加快国产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