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新形势下工厂设备管理的5大误区

行业分类:机械化工 发布时间:2020-09-14 17:06

受全球智能制造趋势影响,制造业转型成为一大潮流,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谋求自动化、数字化转型,生产设备日益走向集成化、智能化,设备数据可视化程度提高、操作更加简单,随之而来的是设备管理难度加大。

新形势下工厂设备管理的5大误区


如何构建面向新型设备的管理能力,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大家常常存在的3个误区,希望可以帮助企业少走一些弯路。

第一,重硬轻软。

大部分企业新建工厂或者新购买的设备,只重视硬件的验收交接,忽视了软件的维护保养、校准标准,没有明确要求设备数据采集接口和设备数据所有权的诉求。从笔者进行工业互联网相关项目的经验看,设备的数据采集受制于工业现场协议众多、原厂不开放不支持、设备数据不确权等原因,设备数采仍然是生产现场数字化推进中成本最高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工厂在设备采购环节就提前考虑,将相关要求加入商务条款,可以为以后设备制程详细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优化做好准备。

第二,生产为重,不坏不修、不停不管。

在大部分工厂,特别是离散制造业,都是生产是老大,设备只是保障部门,只要还能运转,就不会停产,这导致设备维护改善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设备部也陷入了四处救火、穷于应付的被动恶性循环。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从工厂端到端视角看设备停机的损失。在设备初期征兆的时候介入维护,远比造成停机后再维护,造成的损失和投入成本要小的多。

第三,设备问题就是设备部的事情。

虽然TPM已经推行了多年,但许多管理者观念和行动上,还是认为设备出了问题,就是设备部的事情,导致生产部门对设备的故障不关心,对影响产量、质量的设备维护不重视。企业高层想到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往往是在不愉快的时候。为此,整个设备部成了优秀的人最不愿意去的地方。这种恶性循环现象,需要生产管理者身体力行树立正确的设备管理理念,构建生产为主体的全员自主维保体系。只有生产部门管理者重视起来了,全体生产设备操作者才能改变对设备漠不关心的态度,才能有效进行设备保养。而这个光靠设备部是玩不转的。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